2005年12月31日

架設廣告網站 英大學生賺3000萬

編譯楊清順/報導



英國電訊報廿九日報導,英國一個大學生架設網站賺學費,結果四個月就進帳五十一萬九千英鎊(將近台幣三千萬元)。



廿一歲的諾丁罕大學企管系一年級學生泰伍說,他為了往後三年的課程,希望開年後能達成賺一百萬美元(約台幣三千三百萬)的目標。「我本來以為只能賺幾個小錢付學費就很好了,沒想到竟然發了,這種創業經驗真瘋狂」。



泰伍今年八月架設百萬美元網站(milliondollarhomepage.com),提供網路廣告空間。這個網站只有一個網頁,分成一萬小格,一格要價一百美元。



公司行號買廣告空間放標章,使用者點擊就會轉到他們的網站。網站架設後,位址不出幾天就出現在各聊天室,買空間的廠商不斷湧到,包括電話公司、媒體、度假公司及約會服務業者。



泰伍創業成功,應邀到美國講演,上電視談話節目,還接受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浮華世界雜誌專訪。



【2005/12/30 聯合報】 



我的想法:



如果想賺一百萬,有時候需要一點創新的思維和膽大心細的嘗試。



建議大家英文有高中程度的,可以拜訪一下他網站中的部落格FAQ,裡頭記錄他這個創意發想的來源及細節。看完之後,相信你一定覺得這個大學生還蠻有趣的!

2005年12月29日

立院通過禁止體罰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下午通過禁止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教育部表示,禁止體罰通過立法,是彰顯尊重學生人權的精神;推動反體罰多年的人本教育基金會也說,這是全台學生最好的新年禮物。


教育部常務次長周燦德指出,教育部一向反對體罰,立法院通過禁止體罰納入教育基本法,符合教育部反體罰的精神,更反映了尊重學生人權與學生對身體自主的精神。


周燦德說,禁止體罰將有法律明文規定,並不代表教師必須在管教學生方面退縮,而是更積極承擔學生的輔導與管教責任。


他說,教育部將蒐集資深優質教師的輔導管理經驗,讓現職教師進修觀摩,師範學生也將修習班級經營管理與輔導相關課程,在進入職場前先建立零體罰觀念。立法禁止體罰的另一個積極面向,是必須從小教導孩子情緒管理,與老師有良好互動,


周燦德表示,未來教育部將積極宣導禁止體罰的法治教育,讓老師了解如果對學生施以體罰,將必須負刑法與民法上的相關責任。


推動禁止體罰納入基本法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對於這項消息感到相當欣慰;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蕭逸民表示,關於反體罰,該說的話已說過很多遍了,今天只想告訴全台學生,這是立法院送給他們最好的新年禮物。



【2005/12/28 中央社】

禁止體罰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什麼樣的處罰算是體罰?則見人見智。希望立法後,學生不會因此而有過度解釋體罰的案件發生,不然身為一個老師真不知該如何教導學生。


 


 


 


 

孩子只讀兒童文學?

昨日報載,有國內學者在兩岸四地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表示,孩子就應該讀兒童文學,背唐詩宋詞可以,但三字經等就不必。因為農業時代離孩子太遙遠了。筆者不禁好奇,這是什麼邏輯?唐宋兩代不是農業時代嗎?孩子讀兒童文學是必然的,但絕不能「只」讀兒童文學。

幾年前,大家都以為唯有英文是重要的。教改之後,社會大眾猛然驚覺:即使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在長期的忽視下,不但不足以談文化之傳承,甚至連應付職業上的要求都快嫌不夠用了。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要把兩三種語文學到足夠運用甚至學到高度的層次,是很容易的,重點是要把握到語文教育的要領而已。我們必須對百年來語文教育做一個全面的反省。


首先,建議趕快減少「講解式」的教學,老師盡量少講書,學生盡量少聽課,把 時間精力放在「經典」的熟習和大量白話文閱讀上。有的人會以為雖是白話文也須講說討論,對文義才能有更深的了解,現行的幼稚園及小學語文教學,總是把已經 淺顯得接近「白癡」的文章,一再講說,號稱「深究」,其實那些文章並沒有任何「深度」值得探究。


現今國小課本的文章真的淺近的沒什麼內容可言,談不上什麼深究。說實在的,連想請孩子在課文中找一句優美的句子都很困難,因為真的沒有一句談的上真正優美的句子。每每只能講述相關的內容或故事,而沒辦法真正深入文章的內容。也因此,孩子們往往無法閱讀厚一點的故事書,喜歡《哈利波特》都是喜歡他的電影,真正 看過書的廖廖可數。

 


人類對語文的理解和鑑賞能力之增進,最重要的管道是自己博覽群書以及人生經 驗的累積,而不是聽人講解。所有的作家都是飽覽群書後自然而然行雲流水、傾洩而出的。如果我們忘了杜甫、李白、施耐庵、曹雪芹是何以才華橫溢的,至少我們 應該注意到胡適之、林海音、余光中是何以博雅能文的。


多閱讀對孩子的幫助相當大。大學時期,有一陣子在《兒童讀經班》幫忙教導孩童閱讀中國古典經文,雖然只是簡單的反覆誦讀,對於孩子的背誦很有助益。



經驗於有些大學同學在對談時常引經據典,頭頭是道。詳問其中的原因,大都是小時候背誦的原故。這讓我對孩子小時候的語文教育更深深的堅信,讀中國經典與背誦的重要。

 


不讀經,缺乏源頭活水,只讓孩子讀兒童文學,就像只讓孩子吃大人咀嚼過的菜飯一樣。孩子「不應該」只讀兒童文學,他們自己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兒童文學,而非大人偽裝成小孩虛情矯意的作品。



【2005/12/29 聯合報】
建議國小教科書的編撰者,別再將淺白、無內容的文章編入課本裡,老師教的痛苦,孩子也得不到應有的知識。

2005年12月28日

像不像鬼?

像不像鬼呢?



這幾週的《科學遊戲社》我們進行的活動是《迷你天燈》製作。就在天燈製作大致完工的同時,孩子們興奮的拿起做好的天燈把玩。其中一個孩子頑皮的將天燈蓋在頭頂上,剛好被我拍下來。是不是很有趣呢?
  • 留言者: shouim
  • Email:
  • 網址: 哇 我是舒茵也是阿布
  • 日期: 2006-01-10 22:11:00
頗有趣的

哈哈

2005年12月25日

我帥嗎?

我帥嗎?

我帥嗎?



請大聲說:「YES!!」

【公視】這些人,那些人《百年教育的耕耘者─模範老師》

第 93-94 集預告 94.11.29-30 -二-三 晚間 11 : 00

百年教育的耕耘者─模範老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了教育的艱與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描述了為師者與學生的關係!無論俗諺如何說,或是台灣的教育環境為何,教育一直是被賦予高標準的良心事業。

在這兩集的『這些人 那些人』,請來三位榮獲 2005 年 Power 教師獎的老師─國小組廖婉雯、國中組陳美伶與高職組游富永。各有專長的他們,卻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在偏遠或狹小的校區進行教學,教數學的婉雯跟美伶,怎麼讓數學變有趣?還可以成立「數學史劇場」!指導森林科的富永,又是如何讓學生記住上百種的樹木,並在山中遇見幸福!

此刻,你是否想起某位曾在你求學生涯中,站有一席之地甚或影響深遠的老師呢?請一同來看看這些在教育崗位上發光發熱的模範老師,分享他們教育上的欣喜與感動!

發這一篇文的前一刻,正看完上集,覺得很棒。同時也有很多的感觸。當了實習老師後,越發體會到身為一個教師的難處。正當政府拿著教師的免稅和18%當做競選的花招時,老師們依舊默默辛勤的教導國家未來的主人,可是老師的工作環境卻每況愈下。不過,別擔心的是看這個節目不會想到這些不開心的事,反而發現原來台灣還有這麼多的教師努力不懈、熱忱十足的教學。如果有機會的話,建議晚上十一點,打開公視,收看《這些人,那些人》。

  • 留言者: wanttotravel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11-30 22:02:13
陳美伶這個我看過報導

很厲害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有一半

越來越覺得 當一個好老師

真的不簡單啊!!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12-03 00:33:10
to wanttotravel:

看完這個節目,發現她真的很不簡單!

也深深認同當一個好老師並不簡單,

如果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就更好了。

我相信妳一定會當一個很好很好的老師的,

共勉之。

Merry Christmas!!

Personal Christmas Tree
今年的聖誕節受邀到Irene老師家裡進行Pot Luck Party,每個人都得帶一樣菜的派對。派對裡有燒酒雞、麵粉煎、米糕、蔥油餅、綠豆湯、通心粉沙拉、蔬菜沙拉……。多樣的食物,中西式都有,目不瑕給,讓我吃的很撐。



接下來進行一個很刺激的遊戲「禮物爭奪戰」。大家將帶來的禮物依照抽籤的順序,可以在聖誕樹下選一個禮物,或是搶走別人走上拆開的精美禮物。



我手上本來是一條淡藍色的小毯子,可是因為太精美了,所以沒多久馬上就被搶走,接下來,選中了一個別緻個人聖誕樹,現在我可以在家裡自己慶祝聖誕節了。



感謝Irene舉辦這有趣的派對,讓我的實習生涯更增了一抹色彩。



也祝天下所有人,聖誕節快樂!!

2005年12月22日

教師證 不再永遠有效

































   
 

為維持教師專業品質,確保孩子受教權,教育部將提供教師各項專業進修管道,同時也將推動「教師換證制度」,教師證未來將不再永遠有效。

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孫蓉華/台北報導】


為維持教師專業品質,教育部預定明年六月研擬完成高中職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進階實施辦法草案,並要配合推動「教師換證制度」,教師證未來將不再是永遠有效。


教育部昨天召開各師資培育大學主管聯席會議,中教司長陳益興指出,教育部將依教師的專業表現,發展出合宜的評量工具,並提供教師專業知能、基本知能、特別知能的進修管道,例如請師培大學開辦教師成長研習班,讓有需求的教師可以選擇再回師培大學進修。


除教師進階辦法外,還將配合教師換證制度。陳益興說,換證制度要考量教師年資、專業服務、專業成長三大項目,其中專業服務是指工作表現,可能結合明年要試辦的教師專業評鑑辦法研擬。


至於專業成長是要看教師的專業進修情況。教育部已在進行教師換證的行動研究,規畫研擬專業證照、教師資格檢定及教師進階制度等,預定明年年底完成規畫,陳益興強調,實施期程未定,但一定會保障教師的基本工作權。


陳益興還說,教師分級與換證,已成國際潮流。以新加坡為例,教師分成A至E五級,被評為E級的老師,會有半年輔導期,若不能通過輔導,即無法再教學。


而教師換證制度或者教師進階實施辦法,是否就是教師的淘汰制度,陳益興說,教育部未預設任何立場,但如果教師不能達到進階的標準、未能參加成長研習等等,就可能會喪失換發教師證資格,至於多少年換證照一次等,相關細節都還需要再研擬。



【2005/12/22 聯合報】







Comments



也就是說,如果拿到教師證後,在幾年內沒有當上正式教師,換證時就會沒辦法通過,瞬間讓上千名流浪教師成了流浪待業人口。教育部這招高!

英語會話課-用英文練習點菜

 

學校裡的《教師英文會話課》裡,教導了有關點菜的英文。例如:



W: May I take your order?

C: I'd like a tomato soup.



沒想到,英文老師果然沒這麼容易放過一個這麼好的機會,讓老師們多多練習英語對話,積極的找到一家有英文菜單的餐廳,準備請老師們好好的利用課堂教導的英文來點餐。



點餐開始,沒想到老師們還真的努力的用英文點菜,反倒是侍者聽的有點糊塗了。侍者努力看著我們指的菜名,不論我們唸的是否正確,反正只要看對手指的方向準沒錯。我猜想侍者們一定對這群用英語說話的老師們印象深刻吧!



沒想到大家不僅點菜用英語,接下來的用餐時間,也決心奉獻給英語。定下一個很有趣的規則,全程用餐時間,除了Mary(外藉教師)必需說中文之外,其他人都必需說英文。所以,Let's talk in English。



二個小時的用餐和對話,我猜想有些人可能已經打破自己說英文最長時間的紀錄,這表示大家的英文課真沒白費,所有人真的太厲害了。



想要讓英文對話進步,真的需要多多練習。有時候,找一下身邊對英文有興趣的同學、伙伴,全程用英文聊天,也是一個不錯的練習。

2005年12月5日

《神奇肥皂膜》

文 / ShinHann



◎器材:牙籤數十支、肥皂水、蘿蔔丁一包(黏土亦可,但效果差)



◎製作步驟:


1.將牙籤和蘿蔔丁以積木的方式組合成立體形狀。

2.放入肥皂水中。

3.觀察肥皂膜的形狀。



◎教學步驟:




1.展示肥皂膜的表面張力


(1)拿出自製教具(圖一)為一個鐵絲圍成的長方形,中間繫上一條有圓圈的繩子。

(2)將它浸入肥皂水中。

(3)向孩子們展示。

(4)以誇張的動作,帶點表演意味的拿起一支牙籤,勇敢的刺破繩子圓圈內的肥皂膜。這時,繩子的圓圈變成正圓形。

(5)問孩子們是否看到正圓形。





2.以鐵絲再次展現肥皂膜的表面張力


(1)拿出一條筆直的鐵絲,放在剛才的教具上,如圖二。

(2)拿筆戳破鐵絲左邊的肥皂膜。請孩子們猜猜看鐵絲會往左邊或右邊移動。

(3)結果,鐵絲會往右邊移動。這是因為右邊的肥皂膜用表面張力將鐵絲往右邊拉的緣故。





3.拿出由牙籤組合成三角錐。展示在孩子面前,並請孩子們猜猜看,當三角錐放入肥皂水中再拿出後,形成的肥皂膜會是什麼樣的形狀?是每個面都是肥皂膜?還是會有另外的形狀?結果如右圖。



4.發放器材,請孩子們自行動手試試看。


(1)各組發數十支牙籤。數十個蘿蔔丁。

(2)請孩子領一個水箱到洗手台裝水後,加入清潔劑。

(3)開始動手做!



◎心得


《神奇肥皂膜》是一個很有趣的科學遊戲,讓人不禁讚嘆自然的美麗。小小的肥皂膜也能形成小巧精美的圖案。同時,這個遊戲也可以讓孩子訓練立體空間的思考與組合,對孩子來說不失為一個智力與美感的饗宴。



此次課程我使用黏土代替蘿蔔丁,因為黏土在製作立體形狀後,不易固定,孩子們抱怨連連,效果不好。



◎原理:表面張力

2005年11月28日

宜縣國中小偶戲賽 創意足


【記者姜炫煥/礁溪報導】



礁溪鄉龍潭國小昨天舉行首次國中、國小偶戲比賽,學生創意十足,有的將改偏食壞習慣、保護小昆蟲等議題,融入表演中,令評審老師讚賞。



國小組手套偶,有5所學校參加;經一天的比賽,五結國小特優,將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比賽;另外,同樂國小、孝威國小、四結國小和龍潭國小都獲得優等。



國小組其他偶(懸絲偶和仗頭偶)只有龍潭國小參加,因表演精湛,獲得特優,將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比賽;投影偶(皮影或紙影)部分只有萬富國小參加,獲得甲等。



國中組手套偶只有中華國中參加,獲得特優,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比賽;員山國中參加投影偶和其他偶表演,前者獲得甲等;後者則特優,代表宜蘭縣參加全國比賽。



這項比賽於昨天上午9時在龍潭國小活力館舉行;參賽學生自製布偶、道具,並躲在布幕後操控掌中布偶,或負責音效與旁白,大家分工合作,一場表演,往往動用10多名學生。雖然參賽學生不多,不過許多老師、家長都到場加油打氣。



龍潭國小校長黃增川說,這是宜蘭縣政府第一次舉辦偶戲表演,處處可看出學生的用心與創意;只是這次參賽學校不多,但願經由這次表演後,能讓更多學校加入。



【2005/11/27 聯合報】



COMMENTS


忙了大半個學期的偶戲比賽終於圓美落幕。身為成績組的一員,雖然沒有看到各組精采的表演,在這天仍學到「很多」。同時恭賀龍潭國小兩隊分別榮獲手套偶戲類「優等」和其他偶戲類「特優」!


2005年11月17日

教改10年 補習班增5倍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補!補!補!最新調查發現,每當放學鐘聲響起,國內約有近七成國小中高年級的孩子,趕往安親班、補習班,平均每天補習一至三小時,近二成小朋友則超過四小時以上,一個月補習費用平均在六千元以上。



據統計,教改這10年內,補習班數量成長超過五倍,補習年齡越來越低,調查顯示,這群「教改世代」的國小學生,三成七的學生補習一科,三成學生補二科,甚至三成以上的中高年級學生放學後仍接受了三科以上的補習。



昂貴的補習費用,讓許多家長吃不消,如果家中有兩個孩子,那每個月補習費用就超過一萬多元,這筆不得不出的支出,已經成為家庭沈重的負擔。



天下雜誌今天公布「家庭生活體檢大調查」,調查對象為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學生家長,以及學校老師,成功調查了1500多分,重點在於家人相處時間的質與量、對家庭教育看法。



另外,近五成孩子連周末假日也要補習,平均每天補習時間約一至三小時,近兩成每天補習時間超過四小時,幾乎晚上9、10時,才能回到家。



至於費用方面,近五成家長表示,每月花在補習班、安親班的支出,超過六千元;家長捨得花錢,但小孩可不怎麼領情,超過一半的學童不喜歡補習。



調查也發現,大部分學校老師認為家長輕忽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七成五表示,現在家長都把家庭教育責任交給學校,一成七則說是安親班、補習班,認為由父母本身負責家庭教育的老師,只占了5%。

【2005/11/16 聯合晚報】

小學生近7成補習 5成每月花6000元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國內補習班近10年來激增5倍多,補習風氣已向下延伸,昨天一項調查指出,國內近7成中高年級小學生參加安親班或補習班,近5成每月花超過6000元補習,近2成補4科以上,但多數孩子都不喜歡補習。



天下雜誌昨天公布「家庭生活體檢大調查」,問卷調查全台1316名小四至小六學生及330名老師;並電訪662名學生家長。



這項調查凸顯接受九年一貫、一綱多本的「教改世代」小學生,也是補習班的寵兒,有37.5%受訪學生補習1科、30.8%補2科、31.7%補3科以上。近5成孩子連周末假日也要補習,近2成每天補習時間超過4小時。



受訪家長每月平均花在孩子的補習費,有48.7%超過6000元;多數家長表示,平時花最多時間在孩子的功課上,但孩子不見得領情,超過5成受訪學生不喜歡上安親或補習班。



在親子關係上,調查發現,約只7%受訪學生每天和家長聊天,爸媽聊天話題多半圍繞學校課業或生活,孩子卻最想和爸媽談心情,親子溝通品質有待改進。



調查還發現,父母和孩子的互動,也有明顯差別。近5成母親每天或經常和孩子聊天,但常和孩子聊天的父親,卻不到1/4;約51%小學生最信任媽媽,但約只18%最信任爸爸。儘管媽媽是孩子最常聊天、最信任的人,但32%受訪母親認為,若可以重來,她們不願生孩子;只約2成的父親不想生。



調查顯示,無法理解孩子想什麼、不懂管教方法和電視不良示範,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傷腦筋的事。家長認為,最應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品格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召集人蕭慧英昨天指出,最近有個媽媽向她抱怨,說孩子這次段考成績太差,應該去撞牆,所謂太差卻是第5名。她感嘆,至今很多家長仍擺脫不掉學業至上的單一價值觀,應多給孩子發展空間,當孩子「愛的榜樣」,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的路。

【2005/11/17 聯合報】



My comments



再次讓我想起許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補習有錯嗎?》。現在重新檢視這篇文章還是同樣的心情。補習只是一個讓孩子能快速學習的方式,而現今的社會竟不容許孩子學慢一點,有點令人悲哀。
  • 留言者: michell19360
  • Email: iou999@yahoo.com
  • 網址: http://www.iou999.org/
  • 日期: 2008-02-13 05:00:02
安安呀







你的文章寫的不錯喔~~~



新年快樂



叮叮噹~叮叮噹!

☆* ╱╲*╱╲∵∴

∴*╱╳+▲☆新年快樂

╱╱ ◢◣+* (\~~/)。

╱ +◢█◣∵∴ (~^.^)

☆ ◢██◣* ☆(_(__)*∵

___▂▂█▂▂__∵**∴。∴

新年快樂 *^_^*

╭☆新年快樂































大陸新娘






















































  • 留言者: lin55325
  • Email: wretch@yahoo.com
  • 網址: http://ok.viviok.com/enquire.htm
  • 日期: 2008-03-20 06:51:14
路過來給你加油!






  • 留言者: peggyrong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8-11-10 13:32:04
已經佔七成了丫,真的好高丫

以前國小補習的人少之又少

2005年10月30日

研究指活動太多 會扼殺兒童創意

【中央社香港日電】



一項研究發現,幼童過多課外活動會出現揠苖助長的反效果,扼殺兒童創意,這種情況在中產家庭最普遍。專家建議,家長應多花時間陪伴子女,每週至少要有兩晚與子女玩耍。



據香港電子媒體報導,倫敦大學的研究指出,不少中產家庭早在子女二、三歲時,為提高子女入讀名校的機會,送子女學法文、小提琴或網球等,反而基層家庭較相信子女各有天賦才能,傾向讓他們自由發展。



兒童參加過多課外活動,會減少個人時間。相反,兒童若有空閒時間,會自己玩泥膠或與朋友玩自創遊戲等,將表現得更友善和獨立。



專家指出,過多的學前準備及家長引導會扼殺兒童的創意、獨立及想像力,這些都是參加學校面試所需的特質。學校面試時,會察看兒童的能力、對答與行為,而不是看他們是否熱愛音樂或數學。



專家建議,幼童應多與父母相處,而並非單由家長為子女安排活動。



另一方面,牛津大學建議家長與子女進行的活動,包括:從草地斜坡滾下、騎單車、做餡餅、用花瓣製香水、在窗台種花、堆沙城堡、用泥膠做雕塑、在花園露營、烘蛋糕、找蚯蚓、放自製風箏、種樹種花或蔬菜、為父母煮早餐、認雀鳥及野花種類等。

【2005/10/30 中央社】





Comments


相當認同,深深覺得現在小學生學的太多了,減少許多自我探索的時間與機會,殊不知自省才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啊!

2005年10月29日

體制外教改》孩子體制外 爸媽腦袋要跟上

【記者孫蓉華/專題報導】



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等體制外的學校,提供給家長、孩子另一個學習的願景,不過,有孩子參與過「實驗」教育的家長表示,這類課程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適合,父母也需要做好準備,更要全心協助,否則效果有限。



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家長會長周梅,三個孩子都是種籽,老大、老二已畢業,老三正在讀小二。她說,當時會選擇種籽,只是想換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學校自主學程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可以學習如何安排自己想上的課。最大的感受是看到兒女有如發現新大陸般地學習新知,家長也跟著孩子的腳步一路探索。



周梅說,在種籽小學沒有不能被打破的規定,例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一定要走某一條路線、學生建議每節上下課鐘聲能不能不一樣、學校愛心媽媽供餐否再增加等,只要經過共同討論,多數通過要辦理,就可以擬定計畫執行。



周梅表示,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比父母想像的強,她女兒選擇讀國中時,就自己先找想去的學校,了解校風、學校管教情況等,最後選了一所私立國中,學校不會打罵,對學生也很尊重,讓女兒適應愉快。她認為,體制外的自由學風是訓練學生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不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人與人的信任、親師生的互動良好,就是孩子最好的人際關係訓練。



周梅說,她上國中的兒子因為被誤會,被其他班學生嗆聲說要報復,她�分擔心要陪孩子上學,結果兒子回她一句「你以為我不會跑喔」讓她鬆了口氣,孩子比父母想像得更堅強。



另一位體制外學生家長魯美說,重要的不是學科的學習,而是生活上的自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森小的家長說,就算很自由的森小也會有學生適應不良,但問題多半出在家長。曾有一名小男生,父親在大陸經商,後來又因為有外遇,媽媽忙著處理婚姻問題,忽略了對兒子的照顧,讓這名學生在學校成為幾乎沒有聲音的人,學習不如預期。也有學生缺乏家庭支持,學習沒有目標,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周梅與魯美都認為,在大家都檢討教育改革的成效時,另一種的教育模式是應該存在的,大人應該讓孩子有多一種的選擇。

【2005/10/28 聯合報】

體制外教改》畢業過來人看法

【記者李名揚、孫蓉華/專題報導】



張中奕

不想讀大學 父母支持



張中奕今年26歲,體制外全人中學第一屆學生,他的父親張清溪是台大教授,但他高中畢業後,決定不再升學,因為「不需要」,他的父母親都支持他的決定。



現在讀高醫大性別研究所1年級的蔡伊婷,是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第一屆畢業生, 她說「那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讓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要做什麼、要如何去實踐。」



張中奕的母親曹慧玲,求學路上一路順遂,但卻無法學喜歡的藝術,讓她覺得「失去很多其他機會」;於是中奕小五時,她把兒子轉到那時剛成立的森林小學。之後又辭去教職,到南投買茶園,好讓兒子讀偏遠的北山國中,後來的高中先讀了1年延平高中補校,1年後就轉到全人就讀。



中奕說,他在全人時,有一陣子愛上科普書,就一本接一本地看,全人讓他可以不必為考試而讀書。



張中奕高中畢業後,到到CD店打工、擔任義工編輯、幫棋院月刊撰寫文章,現在則架設圍棋網站「弈棋」。他說,沒去考大學,是認為念大學並非必要,因為他想走的路,不需要大學文憑;不過若以後覺得有需要的話,還是會念大學。



蔡依婷

那段時間 學習做自己



蔡伊婷說,她曾在種籽讀小六,國中也讀過一年。即使時間不長,但那段期間,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解學習的目標。



蔡伊婷說,會去讀種籽小學,正好台灣在暢議教育改革,她與父母討論、試聽後,覺得可以換個環境學習。但這種教育模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她弟弟曾經讀了一年半,就轉回原來的國小,因為弟弟比較習慣被動學習,所以在種籽小學並不快樂。妹妹則與她適應良好,現在是東海大學生物系4年級學生。



蔡伊婷說,在種籽也有學習評量,但老師重視的不是分數,是學生到底學會了沒有後來回體制的國中、高中後,因制式課程和一堆約束管教,「會令人不舒服,難免抱怨為何老師如此機車,雖然能夠理解,但不能認同,不過我沒與體制對抗,是想要說服老師接受我的看法。」



黃煒程

自由學習 建立了自信



黃煒程現在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學生,讀國小時因有學習障礙,常被老師罰跪、被打,媽媽看不下去,把他轉到種籽小學。



黃煒程說,他在種籽讀了小六及國一,學習很快樂,因為很自由,老師不會逼著要讀書要考試,可以學習到外面學不到的課程,例如木工課等,他也由非主要學科學習建立自信。他後來靠著籃球成績上了台北縣的私立南山中學,加入籃球隊,再通過甄選進入台藝大,一路走來,他說,小時候那兩年的自由學習是影響他學習的關鍵。

【2005/10/28 聯合報】

體制外教改》這些學校 成功教改10年了

【李名揚、姜炫煥、簡慧珍、包希勝/專題報導】



約11、12年前,社會上興起強烈要求教育改革呼聲,一群等不及制度變革的家長及教育人士,陸續在各地成立了森林小學、種籽學校、全人中學等極具實驗性的體制外學校。10年過去,日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為體制內的教改不理想道歉,但體制外這些學校,多數存活了下來,且為許多學生成長找到另一種可能。



全人中學---學生可要求開課



位在苗栗卓蘭的全人中學今年設校滿10年,剛開始每屆只有3、4名學生,這幾年每屆增為8到10人。因人數少,每學期學費13.5萬元。上課不分年級但分程度,必修課是國、英、數、社、自、藝術、體育與登山、探險、公民;另外大家還討論要不要規定看過多少部電影、讀完多少本書才能畢業。



全中只要有6個人要求開一門課,學校就負責找老師來上,所以開過滑板、街舞、劍道、德文等課程。修課不過的,可再修一年,或改自學,即使沒修過的課,也可要求自學,學校鼓勵主動自學,只要通過檢定,就可拿學分。



全中校長黃政雄說,他們的學生,有的考上台清成,重考才上大學的也有;大部分學生進大學後表現都不錯,學習慾望強,因為其他大學生開始沈迷網路、露營時,他們早幾年都已經歷過。



他也說,全中的學生只有不會念書的,沒有變壞的,因為學生變壞是因回應環境壓力太大;就有原本在國中混幫派、打架、喝酒的學生,剛進來會砸東西、威嚇同學,經過不斷輔導、包容,變得穩定。



人文國小---畢業生適應良好



宜蘭縣2所體制外學校之一的人文國小副校長陳清枝說,創校之初,一度受到各方質疑,曾有家長在子女就讀一年多後,擔心將來孩子升學有問題,一度出現「轉學潮」,但經校方努力並和家長溝通,學生逐漸回流,很多學區外的學生也陸續轉入,學生人數日趨穩定。



人文國小今年有18名應屆畢業生就近讀頭城國中,校長林志全說,起初會擔心他們會有適應問題;但遠從礁溪國小轉學到人文國小的李芷彤及都是從頭城國小轉進人文國小的楊哲銘、廖啟智都說,升國中兩個月的第一個感覺是「作業比較多、老師比較兇。」不過他們也說,沒有適應上的問題。



苗圃小學---自訂工作表讀書



彰化縣鹿港鎮在91年設立第一所體制外苗圃彰化社區合作小學。雖是體制外教育,但因教育局要求符合法令規定的學習場所,苗小學多次搬家,3年前,找到秀水鄉1處閒置別墅,教育局勘察後,同意別墅當教室,庭院當操場。



苗小的學生到校的第一件事是清理環境和清潔教具,上第一節課前要靜坐10分鐘安定心情,接著寫日記、寫一天工作表,學生按照自訂工作表讀書,或老師指導讀書、做美勞,做實驗。三年級小朋友蔡銘澤曾回一般小學1年,他說,比較喜歡苗小,可以讀自己喜愛的書。



種籽實小---混齡依興趣跑班



台北縣烏來鄉的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早在11年前是以毛毛蟲學苑名稱創辦,去年改變經營型態,由兒童教育實驗基金會申請租用烏來國小信賢分班的校地,用公辦民營方式經營學校。



種籽實驗小學現有來自台北縣市的80多名學生,校長舒兆瑞說,公辦民營讓學校經營很有壓力,因為每年要交3萬元給縣府,加上其他開銷,使得學生的學費一學期要6萬多元,被師生稱為「舒跑」的他說,「我們不想讓學校成為有錢人才可以讀的學校,可是卻不得不迫於經濟的現實。」



種籽小學分成8個導師班,完全混齡,每位導師帶9至12名學生,學生每學期前先填志願,選擇要跟的導師、及要修的課程;數學、國語、每周一節的生活課程是必修,其他都開放選修,學生依興趣跑班上課。他們也會讓新生先試讀一個星期,再決定要不要留下來。



舒兆瑞說,學校也有「校規」,但比較像是彼此的生活約定,所有的規定都是經過老師、學生、家長共同討論後決定,重要的是討論、溝通互動的過程,有爭議時表決,少數要尊重多數人的意見。



森林小學---每年暑假國外遊



女兒從汐止森林小學畢業的馬小姐說,女兒剛上國中時有點適應困難,但抱怨歸抱怨,女兒還是會自動自發按部就班讀書,雖然沒有參加補習,但成績都名列前茅,想想可能是在森小學到的學習態度。



她說,女兒曾提起,讀森小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暑假的「國外旅遊」,行前學生要先了解要去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以及當地的人文風情。而且這個活動只允許小朋友參加,家長不能隨行,全程住普通旅社,目的是讓學童在外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不依賴父母。



不過,體制外教育也有推展不開的例子。



失敗案例---融合中小學結束



像高雄縣六龜在87年開設唯一森林學校「高雄縣融合中小學」,因位置偏遠,91年遷校至田寮國小舊址,改為「融合中小學田寮實驗班」。但因南部能接受這種理念家長不多,遷校後全校僅13名學生,包括國中3人、國小10人。且因每學期學費要6萬多元,招生日益困難,92年暑假前,只剩3學生,無法支撐,提早結束原本的10年實驗計畫。(李名揚、姜炫煥、簡慧珍、包希勝、孫蓉華、張祐齊採訪)

【2005/10/28 聯合報】



《科學遊戲社》開張,來玩科學吧! ~^_^~

實習生涯的目的就是不停的挑戰上級交待的任務,自組一個社團絕對是一個很具挑戰性的任務。自從被主任告知要帶一個社團後,自然系畢業的我最有興趣的自然是組一個「科學遊戲社團」,加上大四期間在花師附小帶了一整個學期的「自然探索」的經驗,心裡沒有第二個選擇,就是「科學遊戲社」了。果然這個提議主任沒有任何的意見立刻通過,於是這一個學期我要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科學了。



當然,我也要將自己教學的經驗和記錄放在網誌上和各位有緣的朋友分享。如果客官有任何疑問,歡迎提出,讓我們一起討論。

2005年10月21日

颶風牽情 宜蘭學童寫信慰問紐奧良災童

嚴培曉/宜蘭報導



收容卡翠娜颶風災童的美國學校將與宜蘭學童交筆友,宜蘭縣12所英語種子學校發動「Kids helping Kids」兒童互助計畫,完成撰寫慰問信及募集物資,21日寄出第1批慰問信,多達1000多封。1場颶風災變拉起相隔千里的兒童情誼。



卡翠納颶風重創美國紐奧良,當地多數災童遷往鄰近的路易斯安那州班頓魯治市就讀。為協助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透過學術交流基金會引介,在宜蘭教學的12名美籍英語教師發起兒童互助計畫。



經1個月努力,孝威、大福、龍潭、中興等12所國小學童寫好中、英對照慰問信,各校教職員及家長更踴躍捐出文具、紙張、水壺等物資。



發起援助行動的外籍教師舒久麗寫信給美國收容災童的學校,有15所學校回信,與宜蘭12所學校完成互助「配對」,學童相互成為筆友。為讓美國學童認識宜蘭,她還在寄往美國的包裹裡,放入台灣地圖及中華民國國旗,並在地圖上特別標出宜蘭的位置。



第1批的慰問信預計1周後到達班頓魯治市,學術交流基金會也獲長榮、華航航空援助,免費代運物宜蘭救援物資到達拉斯機場。但目前仍缺從機場到各校的運費,有意贊助者請與「宜蘭縣中外師協同教學計畫」專案代表詹鈞涵聯繫(03)9332978分機17。



2005.10.21  中國時報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10-22 00:56:29
我的實習學校也是其中的一所。學校裡的英文

老師和外籍老師播放美國颶風的可怕和那裡的

小朋友受的災害,希望小朋友們能藉此將心比

心,體會他人的痛苦。幾天後,看著小朋友熱

心的帶來他們心愛的捐贈品,細心畫的小圖

畫,用簡單的話語表達的鼓勵信件,還蠻令人

溫馨的。

2005年10月19日

青少年暑假休閒 走不出1立方公尺

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現在青少年的暑假,都在做什麼?一份調查發現,超過8成的人在「上網遊戲聊天」,其次是「看電視」及「參加課輔」,幾乎都從事靜態活動,讓人大嘆青少年只從事「一立方公尺的休閒」。



這份由金車教育基金會所做的「94年暑假休閒生活參與情形」問卷調查發現,87%的青少年最常做的休閒活動是「上網」,比居次的「看電視」77%,足足多了10個百分點。但其實83年調查時,看電視也只有28%,這幾年間的成長,也很驚人。



調查發現,有87%的學生曾參加課輔或補習,比去年的60%增加近三成,顯示升學壓力愈來愈重,「快樂的暑假」已成奢望,因為認為休閒生活最大的困擾是「課業壓力」的就占了六成。



往年青少年的暑假都是參加救國團、夏令營度過,但問卷發現,近七成國中小學生暑假要參加校內外課輔安親班,只有16%的學生會參加營隊活動,比起83年的33%少了一半。



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表示,電腦網路的普及,改變了青少年的休閒習慣,而沉重的課業壓力,更擠壓了孩子從事戶外活動的空間,以前家長有上夏令營的快樂回憶,但現在孩子都不參加夏令營了,不曉得要將「快樂希望」寄託在哪裡?



孫慶國說,基金會辦的兒童夏令營,10年來人數從3000人減為1000 人,合作夥伴紛紛倒閉,青輔會補助的款項愈來愈少,孩子沒有機會走到戶外,休閒活動只侷限在一張桌子、一張椅子的「一立方公尺」之間,希望家長老師多安排些動態活動,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一直黏在電腦跟電視前面。



這次問卷是在開學後對全省8縣市、22所學校發出,以國小五、六年級及國中一、二年級為主要對象,總計發出問卷1800份,有效回收1628份,問卷效度97%。



【2005/10/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 ※ ※ ※ ※ ※



青少年暑假上網比率 今年首度超越看電視



記者林麗雪/報導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2.4%的受訪青少年認為今年暑假最嚴重的問題,是毒品氾濫,其次抽菸,為49.9%,沈迷網路居第三位,達42%。負責這項調查的金車文教基金會分析,青少年覺得毒品氾濫嚴重,可能是受到傳播媒體經常報導吸食、販賣毒品事件所影響,但政府相關單位也不能忽視毒品與抽菸年齡層下降的趨勢,以及青少年沈迷網路影響學習的問題。



受訪青少年暑假最常做的事,看電視達77%,上網玩遊戲為58.2%居次,32.8%參加課輔,上網聊天為29.1%,如果加計上網遊戲與上網聊天,比率超過87%,是金車近幾年來進行暑假青少年休閒活動調查中,青少年上網比率首度超過看電視。



金車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2005年青少年暑假休閒生活參與情形」問卷調查結果,這項調查對象為11歲到14歲的青少年,抽樣訪問1800名學生,有效問卷為1628分。



針對青少年覺得毒品氾濫問題,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說明,近幾年教育部持續進行校園尿液篩檢,學生使用毒品現象確較以往嚴重,校園也出現藥頭,但絕大多數是高中職以上學生涉及,極少有國中小學生案例,此調查中,青少年認為毒品氾濫嚴重,絕非是青少年使用毒品氾濫,而是青少年覺得社會整體毒品問題氾濫。



金車文教基金會人員分析,如果從青少年實際的生活環境來看,抽菸與沈迷網路兩項問題,更值得家長及教育單位注意,雖然法令明文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購買香菸,但不少店家連學生穿制服買菸都不管;至於沈迷網路則是不少青少年共同的現象,尤其暑假不必上課,有的青少年早晚都待在電腦前面,不但影響其他學習機會,連親子關係都受到影響。



由於國高中課業負擔重,這項調查發現,青少年暑期參加學校課輔與校外補習者多,47%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校外補習,國一、國二有34% 同時參加學校課輔與校外補習。



【2005/10/19 民生報】 @ http://udn.com



2005年10月12日

[實習趣聞]綽號

講到綽號,學生時期不愛說話,看起來很嚴肅的我是沒什麼綽號的,只有國中時,一個不起眼的綽號流傳了一陣子,不過這個綽號並沒有持繼到高中。



高中的生活,除了升學外,還是升學。沒有補習的我和班上同學幾乎沒有課後的交集,上課時間除了課業也不會再多聊什麼。當然也沒什麼機會有綽號。



到了大學,第一個另我訝異的綽號是出隊時孩子們取的。把我的名字姓改姓成「復」,這可讓我的名字變的非常的不雅,當時我極力否決這個綽號,還好孩子們也就不再這麼叫了。



實習的第一天,我站在台前介紹我的姓名。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蔡……」



話還沒說完,這一班活潑的孩子便「菜頭老師」「菜頭老師」的叫了起來。於是我在實習學校的第一個綽號便出現了。



幾天後,我跟著孩子上英文課,課堂上老師請我說出我的英文名,我說「Charlie(查理」,誰知這群孩子的反應還真快,當他們一一和課堂上的老師問好,輪到我便有幾個孩子說:



「茶裏王老師好!」



這……我還真佩服他們的聯想力啊!

[實習趣聞]比較壯的那一個?

實習歲月的某一天,學校辦理代課教師甄選,一群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回到學校擔任被試教的對象。



試教還沒開始前小朋友留在辦公室休息和二位實習老師們開心的聊天。



這時我剛忙剛主任交待的任務,滿身大汗的回到辦公室。



一位實習伙伴說道:「這也是我們學校實習老師 蔡欣翰。」



小朋友:「我知道啊。」



我心想難不成我這麼有名小朋友都知道了。



趕緊問道:「你怎麼這麼厲害,你怎麼知道的?」



小朋友:「老師說你就是比較壯的那一個啊!」



我心頭不由得浮出一句話:「長的壯不是罪啊!」

孩子們的音樂廣告劇





最近的生活就是和孩子們聯結在一起。



音樂課孩子們得演出一齣廣告劇,孩子們很重視。早在二個星期前就不停的跟我說「蔡老師!蔡老師!我們要演廣告劇耶!!」孩子們興奮的選出各組的導演、道具、劇本、音樂、旁白……。每天午休時分,孩子們不放過這個絕妙的機會排戲,於是要我幫他們借輔導室練習。接下來一整個星期的午休,我就跟著孩子們在輔導室、小圖書室裡排戲。



看他們排戲著實有趣,因為整齣戲往往沒有什麼太大的內容。有一組演的是火影忍者劇情內容只是兩個人講幾句話,打個架就結束了。我問:「難道你們這場戲只有打架嗎?」他們笑著答:「是啊!就是打架!」真是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有順著他們啦!



有些組的戲雖然稱不上好戲,但是孩子們對化妝、道具到是非常用心,看圖就知道了。還有孩子借媽媽的高跟鞋和假髮來妝扮,真的讓人看了會心一笑。



我的指導老師很重視孩子的作文能力,配合日記式的聯絡簿,孩子們每天都要寫日記。同時老師也將寫的好的日記集結放在部落格上讓孩子們欣賞。說實在話,有的孩子寫的還真不錯!



想看的請來這→→《蟲子老師的教學點滴》



2005年9月11日

校園一隅









一天的午後,一個實習伙伴帶著相機照了幾張相片,我覺得很好看,攝影的角度很特別,也讓來我這小地方晃晃訪客看看我實習一年的校園長什麼樣。
  • 留言者: 華風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9-12 19:04:40
這個學校看起來實在很漂亮哩~~

看來學弟你一年內也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喔~~

又~~發現你部落的版面設計的十分典雅~~

實在是賞心悅目啊^___^

繼續加油嚕~~~~~



也祝福你新的學期一切順利喔~~~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9-12 22:17:03
To 華風學姊,



謝謝學姊的讚賞啊,有空路過宜蘭歡迎來本校逛逛。



本板面的設計要感謝《無名小站》的多變版型,能讓不善設計

的我也可以在一指神功,one touch,解決一切版面設計的苦

惱,更可每隔一段時間換版型,換換心情。



最後也祝學姊新學期一切順利 :D








  • 留言者: 廖小妹
  • Email:
  • 網址: http://blog.sina.com.tw/weblog.php?blog_id=10021
  • 日期: 2005-10-16 13:20:41
好漂亮ㄉ校園呀



看來在這裡唸書應該很幸福嚕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10-19 20:51:58
to 廖小妹



謝謝妳的讚美 ^_^



我很喜歡這個學校

2005年9月5日

青蛙










幾天前在學校裡,被叫去做工作,無意間我和另一位實習伙伴發現地上有數十隻長莫約2公分的小青蛙在紅土上活蹦亂跳的,可愛極了,正好手邊帶著數位相機,便替這幾位小青蛙照了張相。無奈,我對青蛙不太瞭解,不知道牠們的名字,有點可惜。如果有人知道這幾位小青蛙們的名字,記得通知我一聲哦!



有位親愛的伙伴細心的查出牠的名字,原來牠的名字叫「澤蛙」。至於怎麼知道的請點這裡澤蛙介紹

2005年8月17日

20.30.40

第一眼接觸這部影片時,以為它又會是另一部我看不懂的影片吧!因為它拍的內容是三個女人生活的小細節,對愛的看法、心境上的轉變、發慎。看完這部影片後,雖然我依舊對片中的內容迷迷糊糊的,但是一些很有趣的片斷,像40歲的Lily和年青男性追求情感上慰藉的片斷,30歲的想想周旋在二個男友中間搞不清要接哪支電話的片斷等等,還是讓我不禁笑了出來。

我將它歸類為一種欣賞影片時是淡淡的,看完影片對影片內容沒有很大的滿足感,卻會在心裡留下深深的印痕,細細的回味。

我會喜歡這一類的電影嗎?我喜歡,卻不會太常看。我還是被商業化的電影養壞胃口,喜歡在電影院裡享受聲光效果、劇情緊湊、結局有意外性或充分的解惑的商業電影,這一類沒有油水的電影真的有點讓人難以親近。

話說回這部電影,我認為它是部談女人的電影,女性觀眾觀賞這部影片應該會看到很多感同身受的心境,而男生觀眾看這部影片可以反過來思考女生們的想法,做為男生反思自身的鏡子,別太過男性主義。

有一點是我看影片的疑問,性愛好像是30、40歲女人不可或缺的?當片中的女性心情上需要人安慰時,找個男人性愛好像是最佳的解決方式?

想來,我還是太單純了。

  • 留言者: freeek330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6-02-26 15:13:52
電影是電影拉...

我想跟真實生活還是不一樣...

只能說現在大眾媒體or電影電視內容都越來越聳動了... = " =

Five for Fighting-It's not easy(Superman)

TomWellingAsSuperman

I can’t stand to fly 我無法永遠翱翔天際
I’m not that naïve 我也不天真
I’m just out to find 我只想找到
The better part of me 最好的自我

I’m more than a bird...I’m more than a plane 我不僅是一隻鳥也不僅是一架飛機
More than some pretty face beside a train 更勝於火車旁的俊俏臉龐
It’s not easy to be me 做自己真不容易

Wish that I could cry 希望我能盡情的流淚
Fall upon my knees 掉落在我的膝上
Find a way to lie 希望能找到一個休息的地方
About a home I’ll never see 一個我從未見過的家

It may sound absurd...but don’t be naïve 這聽來很可笑,但不天真
Even heroes have the right to bleed 即使英雄也有流血的權力
I may be disturbed...but won’t you concede 我也會心慌,但你不會承認
Even heroes have the right to dream 英雄也有做夢的權力
It’s not easy to be me 做自己真不容易

Up, up and away...away from me 飛吧,再飛高點,離開這一切
It’s all right...you can all sleep sound tonight 沒關係的,你今晚能睡個好覺
I’m not crazy...or anything... 我一點不瘋…一點也不…

I can’t stand to fly 我無法永遠翱翔天際
I’m not that naïve 我也不天真
Men weren’t meant to ride 人類不應該漂浮在雲層上頭
With clouds between their knees 讓雲環繞膝旁

I’m only a man in a silly red sheet 我只是一個披著紅披風的男人
Digging for kryptonite on this one way street 在街頭的角落尋找克利頓石
Only a man in a funny red sheet 我只是一個披著可笑紅披風的男人
Looking for special things inside of me 往心裡探求自我
Inside of me
Inside me
Yeah, inside me
Inside of me

I’m only a man 我只是一個男人
In a funny red sheet 披著可笑的紅披風
I’m only a man 我只是一個男人
Looking for a dream 尋找一個夢想

I’m only a man 我只是一個男人
In a funny red sheet 披著可笑的紅披風
And it’s not easy, hmmm, hmmm, hmmm... 做自己真不容易

Its not easy to be me 做自己真不容易

《超人首部曲》(Smallville, 超人前傳【港譯】)的原聲帶中,我最愛、最愛的就是這一首歌。喜歡的不只是它的曲調、歌聲,更是因為它的歌詞。歌詞裡充滿淡淡的超人的無奈與哀愁,充分表現出這齣戲的精髓----青少年超人的成長是充滿挫折、不安、失戀……的。

歌詞寫的很好。超人並不如我以前想的光鮮亮麗,脫下披風、靴子、紅內褲後,還是得回到現實世界,他不想一個人永遠的在天上翱翔,不想被誤認為一隻鳥或是一架不明飛機,亦或是在火車旁飛過時,旅客看到的倩影。卸下超人裝後,他也需要休息,需要流淚,需要一個像家的地方讓他好好睡個好覺。排除超能力後,超人也和我們一樣,需要追求夢想,不停的探尋心中的自我,安定自己。

2005年8月8日

從天才思維省思現代教育 (轉載)

從天才思維省思現代教育



從仁耀學長的網誌裡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讀完後感慨很深,雖然我的童年已在無數的考試下渡過了,我還是深切的希望接下來的孩子們可以過一點快樂點的童年,而不因為快樂的童年失去他們的競爭力。教育是百年大計,我只能貢獻棉薄之力,教育的大環境還是得等大環境來自我覺察,個人只能做多少算多少囉。

2005年8月5日

玩命手機 Cellular


看了克里斯伊凡(Chris Evans)《驚奇四超人》(Fantastic Four)中搶神的演出,讓我不得不對這一個新人演的戲開始有點興趣,於是找出去年的一部舊戲,由克里斯第一次獨挑大梁演出的《玩命手機》(Cellular)觀賞。果然不負我的期望,這是一部精采刺激好看的電影,不容錯過。



本片還有演過《玩命快遞》(The Transporter)的性格男星傑森史塔森(Jason Statham)擔任片中大反派,加上劇情緊湊,以及與手機搭配的相關劇情另人看了也會莞爾一笑。




【看電影亂想--如果某一天有人打這類電話給你,你會怎麼做】



我的第一個念頭絕對是「詐騙電話」,怪就怪台灣的社會環境中詐騙電話層出不窮,誰知道這是不是另一個詐騙奇聞。



看完這部影片,我應該會將電話轉給警察接聽,不過我猜想警察也會以詐騙案處理吧。



我的結論是影片中的主角真的是熱血好青年啊,應該頒給他十大青年獎章。

2005年8月1日

驚奇四超人《Fantastic Four》

前天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一向對漫畫改編成的電影很有興趣的我,對此片非常期待。看完後,我覺得就娛樂片的角度看來非常的出色,滿足許多漫畫愛好者喜愛神奇、超能力、打敗壞蛋的心理,足以讓想要輕鬆一下的人們進場好好的放鬆笑一笑。

四個主角中我最喜歡霹靂火,他的表現出色,相當搶戲,雖然他在戲中不守規定、反其道而行、行為幼稚,也掩蓋不了他樂觀天命、遊戲人間的個性。而四個主角中唯有他再面臨生體結構的轉變後不會垂頭喪氣,反而相當享受這個改變。(也可能是他太蠢了,不知道要擔憂一下)就這股勇往直衝的熱情是我很欣賞的。

其次喜歡的是隱形女、接著是驚奇先生、石頭人。這四個人各有各的特色,聚在一起就能擦出亮麗的火花,還有許出笑點。加上本片中些許人性的描寫(有點類似蜘蛛人2,探究有超能力後的心理),輕輕的帶過,雖然不深入探究,也算是有努力了,畢竟一次說四個人的故事太難了。

驚奇先生雖不是我最愛的角色,但是我還是想談談他。他是個從小到大都是出類拔粹的人,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對他來說只是小兒科程度。由於他在理科方面的優勢,導致他面對感情時總是認為還有很多變數待考慮,遲遲不敢決定,因而喪失前一段戀情。這個問題放在現實世界裡也同理可證,我們常常因為現實的許多問題放棄許多機會,像錢不夠、工作沒著落……。是不是該放手一博抓住企盼的目標?


四個主角裡,有熱情如火的霹靂火、急燥的石頭人、美麗聰慧的隱形女、謹慎溫吞的驚奇先生。四個人聚在一起造就新奇有趣的《驚奇四超人》。

當然,我對這部片還是有一點小小的不滿,結局時莫明奇妙的打敗了壞人,破壞許多大樓、建築物,觀眾竟然還拍手叫好?也許本片的重點應該在於四個人變身後相處的過程,打敗壞人只是娛性節目而已吧!

所有圖片來自 IMDB

霹靂火本尊簡介

驚奇四超人電影官方網站

2005年7月27日

2005/6/8 自然探索《摺紙》

◎教學準備

摺紙能訓練孩子許多能力,包括手眼協調、細心、專注力,同時也具備趣味性,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十分喜歡,我選了幾個有趣的摺紙準備教學。

我總共選了五種摺紙的樣式分別是爬樹的猴子、張嘴的烏鴉、跳躍的青蛙、小船。選的有點多,最後只教了兩種。

◎教學用具

▲色紙數張

▲彩色筆

▲剪刀

◎教學流程

摺紙教學很簡單,先拿出教師做好的成品展示給學生看,接著發放色紙給學生,一定要趁這個時候安穩秩序,說「只有安靜坐在位子上的小朋友老師才會發色紙給他」,這個方法可以使孩子坐在位子上又方便進行下一段教學。(教學用具切記不可先發給孩子,孩子會不顧教師的講解自顧自的玩起來)

教師一步驟一步驟的示範教學,記得讓每個孩子看到教師手中的示範摺法。

有一、兩位小朋友不懂,可以請旁邊已經學會又熱心的小朋友幫忙教學。

完成第一個作品猴子爬樹後,可以讓小朋友替自己的作品著色、作畫。

讓小朋友比賽,哪一個小朋友的爬的最快。(很有趣!)

同樣的方式,進行第二項作品教學。

留下10~15分鐘收拾、整理教室。

◎教學摘記

▲孩子們果然需要各自做一個作品才會安靜。

▲小毅現在已經染上大人們的惡習,遇到不喜歡的課,連聽都不聽,一個人坐在一旁寫起回家功課,我不知道該唸他還是不唸,畢竟這只是安親班。

▲10個孩子裡有4個遇到不會做的作品,就直接向我表示不會做、不想做或是拿給老師請老師代做。

◎教學活動注意事項

▲教學用具使用前發,千萬不可一開始上課發。

▲示範時要讓孩子們看到。

銀翼的奇術師

柯南的每一部電影總會讓我感動。因為它總是會接觸到人心裡的那一層,令人感同身受。

看柯南也是令人愉快的,因為有糊塗的丑角-毛利小五郎,看他如何錯誤推理爾後一副沾沾自喜的樣子,結果又不得不讓柯南出馬解決難題。果然人是喜歡看別人出糗的。

不同於上一部《貝克街的偵探》有點玄的劇情,《銀翼的奇術師》裡有一個完整的密室殺人事件,挑戰觀眾的智慧。如果觀眾不能解出其中的謎題,跟著影片中的柯南一起思考,看柯南如何解題也是不錯的享受。


小蘭和新一間的情感依舊是觀眾們最關心的話題,曖昧不清的時候似乎是最美的。小蘭在《銀翼的奇術師》中,終於向新一告白了,結果如何呢?大家可以仔細看看。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7-19 16:55:20
是一個很不錯的網站

2005年7月23日

最近的生活

終於把家裡的網路和自己的電腦接上線了,總算是回到可以寫網誌的日子,發表一文做紀念。



想想人們還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喜歡隱私又喜歡表現,所以網誌就成了人們既然保有隱私又能表現的好地方。它廉價、方便,可說是最便宜的個人出版品,加上每日人氣指數更讓寫的好的人們更有成就感,也難怪網誌會如此流行了。我承認我也是因為這樣才寫網誌的,為的是求一個發聲表現的管道,順便聽聽不同人對我意見的看法及評論。



接著說說最近的事吧。



從七月初開始我為期一年的實習教師生涯,至目前為止,我的工作是每天到校半天,做什麼事就得看當天的主任安排。



前兩周是學校對程度待補強的孩子開設補救教學課程,學校裡的三位實習教師分別帶領一個四到五人的小班進行教學。於是我這三週的實習生活就在教孩子們國語、數學中渡過,既簡單又快樂。



但是過了八月一日學校將換校長,校內人事也將變動,屆時也不知實習生們會有怎樣的待遇和訓練。令人擔憂。



總之,目前的近況就是如此,我要開始加油多寫點文章囉!

2005年6月21日

學自會何止是學智慧

很多跟我相處過的學生,都知道我總是會介紹各種我所知道的面向,希望同學們能將 理論的概念與真實的情境結合起來思考。



有些同學因為在讀大學之前只有讀書和家庭生活兩個生活經驗,又因為沒有接觸深度媒體的習慣,因此對於外在事物常是貧乏的可憐,甚至連老祖宗告訴我們「灑掃應對進退」的道理都是懵懵懂懂。



我在年輕時也是常憑著血氣衝撞,但往往得不償失,然而,隨著社會閱歷增加,很多事情靜下來思索,成效也往往事半功倍。



過去我和幾屆的學自會相處,看到孩子們從青澀到懂事,總是相信「根深不怕風吹動、樹正何愁月影斜」,他們學會如何規劃一項活動、也知道如何執行一項計畫、同時明白如何分工合作、更知道如何尋求外力的支援,他們在學自會裡交到一輩子知心的朋友、他們在學自會學習如何和人溝通協調,他們也努力學習爭取與保障同學們的權益,他們也協助學校營造健康活潑的形象。我知道他們未來的人生會是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別人所欠缺的生命經驗。



另外,也試著想想,

如果沒有學自會,學校哪來蓮花的香氣?

如果沒有學自會,從新生進來,誰替他們迎新?

如果沒有學自會的創意與努力,社團幹訓可能就只有五六場枯燥的講座!

如果沒有學自會穿針引線,各個社團是否可能各自為政?

如果沒有學自會的構思,社團最高榮譽的金花獎可能只是公佈欄上的一張佈告和一張貼在社辦的獎狀?

如果沒有學自會,怎可能有新生盃、老狼盃、系際盃的各種球賽,使學校更有生氣!

如果沒有學自會,校慶可能就只是排排坐在音樂館聽師長致詞!而且缺席就得記過!

如果沒有學自會,二三年級選課上限怎能增加?

如果沒有學自會,怎能爭取到行政部門增設就業輔導單位?

如果沒有學自會長期不斷的爭取,宿舍怎可能逐步裝上冷氣?

如果沒有學自會一再反映意見,門禁的問題怎能引起學校重視?





而這些「如果」看來今年都快要成為「真實」了!



其實從老師的觀點,學生活動少點、學生抗爭少點,成績可能自然會好些、行政決策自然也容易些,有何不好?



但如果我們相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個道理,那麼課外活動往往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成績更好,學校進步的更快!事實上,過去幾年花師的發展比起財力雄厚、資源豐富的慈濟不遑多讓。比起驕傲自大、故步自封的東華也令人刮目相看,就是因為我們有學自會,而他們的學自會近年都難產!



我曾統計第六屆的學自會就業率,當年教師甄試的錄取率只有30%左右,但我們第六屆的學自會的同學除了兩位同學沒有考上老師,以及兩位同學考上研究所,其餘都成為正式教師。過去我邀請過一些我認得的我們學校早期學自會、學生會總幹事、學生議長回來分享,像是取得博士學位的陳添球老師、正在讀博士的游可如老師、剛取得碩士學位並且持續研究發表的張惠雯老師、還有一些我一下子也叫不出名字的學長姐,他們都異口同聲告訴我學自會或總幹事或議長的工作對他們生命的重要性。



所以,我始終相信,學自會何止是學智慧,更是生活智慧的操練。



因此,我們多麼盼望學校因著有你變得更可愛、更活潑、更多采多姿。





BY社教系傑華老師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22 00:06:52
傑華老師是大學期間少數令我佩服的老師,除了他無與倫比的親和力

外,對於學生的事務他比誰都關心。



今天學自會會長候選人難產,我也覺得難過,因為這麼一個生命中最能

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應該好好把握。



畢業了,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回憶的蠟蠋點起,同學們內心裡最感動、

最深刻的回憶,不是其他,就是社團。社團裡人與人的互動、分享、共

患難、感動,是永恆不變的回憶。



鼓勵還沒有參加社團的學生們,如果你有一點點動心,就加入一個你喜

愛的社團吧,一定不會後悔。




  • 留言者: function624
  • Email: visualphp@ktshopping.com.tw
  • 網址: http://taipage.taiyea.com/
  • 日期: 2008-03-02 07:02:59
你文章寫的真有趣耶



加油加油喔







2005年6月15日

蒲公英送舊有感

越接近畢業,越多話想講。人生果然是活在回憶建構起來的世界啊!共同的回憶,不同人相處的記憶都幻化成緬懷的元素。



面對蒲公英社團像是面對家的感覺,裡頭有我最好的大學同學們,社教系的同學,直屬學妹以及一群學妹的死黨室友們,幹部內的感情真是好到沒話說。雖然我並非幹部,大三時我勤跑社辦的程度,我真是把它當成家。



我常以最忠實社員自詡,不時賴在社辦裡,還好宗原社長不嫌棄,否則我應該會被趕出來吧。賴在蒲公英社團裡最大的收獲是認識許多熱愛大自然的人,他們開朗、活潑、有衝勁,更能靜靜地望著遠方的山頭,痴痴地看了半天。跟著這群天性樂觀的夥伴出遊、認植物、動物、地形、聊八卦、時事,真的很開心,不時的替我耗盡電力的電池充滿電力,鼓起最大的能量迎接下一個挑戰。



也許人生就像槲寄生,不停的吸取寄主的養分,等到吸取足夠的養分後,便進一步的成為別人的寄主植物,供給別人成長的養分。



蒲公英社的每個成員都是我的寄主植物,不停地供給我養分,慢慢的令我成長茁壯。希望未來某一天,我也能成為一棵寄主植物,替別人供給成長的養分。



最後,感謝宗原精心規畫這一場畢業茶會,我想這就是蒲公英像家的原因吧。 ^_^

2005年6月14日

提高師生比 讓老師照顧到每個孩子

呂傑華/花蓮師院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花蓮市)



近兩千名流浪教師發起的「拯救國教」大遊行,看似只在爭取自己的工作權益,但「提高師生比、降班級人數」的呼聲,對教改的發展無疑有更深遠影響。



過去十多年來積極推動的種種教改政策,如今都面臨瓶頸,甚至引起更大憂慮。除了教育決策是否周全的問題,教改困境中,家長是關鍵所在。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期望,往往使得更輕鬆的學習,變得更競爭、壓力更大的負擔。家長關心的是立即可見的教學效果,對於影響學子深遠的教育體制卻漠不關心。



例如,師資培育多元化政策的用意,目的在於解構師範體系固化、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藉以使學生有更多元、活潑的學習方式,進而適應廿一世紀社會的發展,並透過市場自由競爭以及淘汰不適任教師的雙重機制來達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目的。



然而一般家長對於教師教學評價以及學校辦學成就的看法是「升學率高不高」,仍是智育取向主導全人教育發展,因此,對於班級師生比的重要性也就極為漠視。



教改的小班小校政策,用意就在使教師更能全面關心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也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生活、常規、品德,協助學生全人發展。以目前國小編制和課程規劃,一位導師需帶領將近三十五位形形色色的學童,老師必須利用僅有的下課時間,批改聯絡本和處理學生偶發的意外,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下,如何協助低學業成就的學童,實在是每位導師心之所繫,但卻無能為力之處。



過去幾年,學校班級的師生比雖有短暫時期提高,但隨著各地方政府負擔愈來愈沈重,最便宜行事的政策就是裁併小校、並且增加班級人數,如此既可以減少增班所需的教師人力費用,也降低各種後勤支援的教室、硬體設備、教具、水電、服務支出,至於教師的工作負荷以及學生的輔導與照顧則因為家長並不關心,也就且戰且走。



近年「少子化」更造成師資需求大幅減少,而當師資培育多元化卻沒有相配合的不適任教師淘汰機制,結果所有有助於學生學習最新知識的準專業師資,未來幾年都很難擠進國中小的大門,當教育機構缺乏新陳代謝,最後傷害的還是我們的下一代。



關心流浪教師也是關心我們的教育體制,「提高師生比、降班級人數」更是搶救國民教育的國家基礎建設。



【2005/06/14 聯合報】 @ http://udn.com

2005年6月13日

2005/6/1自然探索《植物拓印》




◎教學流程



拿出植物拓印的範例,說明印出來很清楚的條紋叫做「葉脈」。



出外整隊。帶隊到校園採拓印用植物。提醒要摘「葉脈」明顯的葉子。



帶回教室,進行植物拓印。下課前20分鐘開始收拾。



◎教學摘記



植物拓印,採集些許葉脈明顯的葉片,用水彩筆塗上想要的色彩,反轉拓印在圖畫紙上,可以隨心的編排想要的圖案,是一種簡單又典雅的創作。



半個學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要讓這群片刻不得閒的孩子們安靜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能各自做自己的工作。畫畫、勞作都是很好的方式。本次的活動內容正好是其中的一項,所以孩子們乖多了。



但是乖多了,可能只是我的一種錯覺,因為不時仍常常出現下列對話:



「老師,這個我做過了。」



「老師,我一上就做過了,好無聊哦!」



「老師,我不想做。我一定做不好,我也不會做。」



可能是聽了半的學期的緣故,面對孩子們的喪氣話漸漸的免疫,視為理為當然,心想這就是孩子嘛!回答:



『做過了,可以再做一次啊!這一次你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你還沒做,你怎麼知道會無聊!』



『你還沒做又怎麼知道不會做。』



對孩子們的期望愈低,失落的程度就愈低。反之,一旦孩子表現的很好,也能輕易的發現,予以嘉許。如此的教學態度快樂多了。



整體來說,這次課程孩子們都滿聽話的,課程上的很順利,不像以前常常有沉重的失落感,我喜歡這一次的教學。



◎教學活動上注意事項



1.注意顏料四處流散,每位孩子最好能發一張報紙墊著。

2.教低年級的孩子要注意水杯四周,做好吸水措施。

3.顏料容易四處揮灑,造成髒亂,可以提前20分鐘收拾,並請孩子們幫忙整理。

2005年6月12日

流浪教師612揭教改亂象

陳恆光∕臺北訊



  原本只是一群在虛擬網路上毫不相關的年輕人,在短短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內凝聚在一起,並將於六月十二日為拯救國民教育發聲而走上街頭。六一二拯救國教大聯盟總召集人陳君豪表示,這群被視為「草莓族」的七年級生,之所以有這樣的力量,主因在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今教改亂象就是教育當局經年累月種種疏忽的政策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不藉著遊行,民意實在無法上達。




 從教改及小班制的只有口號沒有行動落實、師資培育配合的失當,到教師甄試僅有千分之二的極低錄取率,這些口號般的施政,都讓關心教育的人士極為不滿。在這個炎熱六月天裡,拯救國教大聯盟集合社會各界的力量,不畏社會各界的質疑,不畏勢單力薄,決定勇敢走上街頭,把教育亂象的真實現況在街頭呈現出來,聯盟並將於今日舉行遊行誓師,展現拯救國教的決心。



 陳君豪指出,日前教育部以華航考空姐為例,說六千個考一百個名額,同樣是擠破頭,競爭激烈,可是考空姐的人無怨無悔,也不會抗議要求更多缺額。言下之意,似乎說流浪教師上街頭遊行是不對的,想曲解六一二遊行的合理性。這樣的比喻不僅沒有考量兩者的時空背景,把教育部比作航空公司,更是不恰當。



 他進一步說,若把教育部與航空公司比較,請問有那家航空公司在還不知道要徵幾名員工時,就先每年儲備一萬多名儲備幹部?先跟這一萬多人收錢上課,還要他們考試,還要他們實地到工作現場實習,等到這些儲備幹部都通過受訓,也了解整個公司的運作流程時,總公司再說「對不起,我們下面的部門沒有缺,不需要這麼多人!其他人請自行轉業吧!這就是自由競爭!」



 陳君豪質疑,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航空公司存在不會被告斂財嗎?不過教育部現在就在做這樣的動作,如果教育部覺得這個引喻失當,那也請教育部不要再拿準教師與其他行業相比。



 他強調,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就在培育者是政府、任用者也是政府,只是前者是中央,後者是地方,難道這樣就可以互推責任嗎?就像一個企業的總公司,能與下面的分公司互推責任嗎?若要把教職與其他行業比較,請全面的比較,不要片面的比較,模糊大眾視聽!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11 17:11:46
說的好!




  • 留言者: imperz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14 02:29:47
恩恩~~

只有一句話:

學長幹的好啊!

(太厲害了,這種話,雖然我有感受,但是是我一輩子也說不出口的)

2005年6月11日

[轉載]教師問題省思

[轉載] 佚名



(一)現況(皆可從過去半年的新聞查證)



(1)新生兒減少

教育部估算今年小一入學人數的國小新生28.3萬人,到100學年時新生只有20.3萬人,以每班35人計算,平均全台每年小一新生要減371班。



(2)超額教師問題嚴重

台中縣教育局長王銘煜5月20日備詢表示,國小學生數明年約減95班,超額教師達188人,5年後超額可能達600人以上。



縣議員楊秋雲說,有教師擔心超額,到處家訪留學生,身心俱疲,她要求縣府未雨綢繆,保障教師工作權。楊秋雲質疑,國中5年後學生也銳減,教育局應及早因應,以免妨害教師權益。



(3)流浪教師不得其門而入

今年度確定不辦國小教師甄選的縣市已有宜蘭、嘉義、高雄、台中等縣市,其他縣市也因小一新生入學人數大幅減少,被迫減班,教師超額情形嚴重。今年全台灣國小教師缺額預計不超過100個(一般教師和專長教師總和),但要擠進這扇窄門的有10萬人,即使扣掉打退堂鼓的還有5、6萬人。



新聞資料一:

北市教甄



台北市教育局主辦的北市94學年度公立國小教師聯合甄選今起進行網路報名,共有83個缺額,普通科和英語科都超過20人,預估報名人數可能較去年多一倍,達15000人。



新聞資料二:

錄取名額減少 與多縣市同步 補習班看準商機 補習費調漲一倍



受減班影響,今年教師甄試的缺額在各縣市都變得格外「珍貴」,以屏東縣而言,去年國小一般教師錄取名額58名,今年到目前為止的調查結果只有8名,英語教師缺額估計還不到去年的一半。

不少有志當老師的考生,提起「教師甄試」便滿腹牢騷,說補習班前兩年的補習費只有8000多元,現在已經漲到1萬6000元,讓他們很無奈。





(二)困境



(1)現職教師方面



1.超額辦法各校不一,教師人心惶惶。



全台部分學校已經擬出超額辦法,有的則還在醞釀中。但大多採「後進先出」為原則,以在本校任教年資為判斷方式。其中,還有學校校長或主任訂定「不接行政就準備超額」或「行政人員免於超額」的不成文規定。若是教師背景雄厚人脈廣,則更為安全,學校可以產生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保住教師;例如:某教師具備特殊專長為學校所需人才、某教師教學能力深獲家長肯定、、、。各縣市教育局只負責調查各校超額結果,對於各校處理過程根本不會深入了解,也未設立基本超額處理要點。如此惡劣的校園環境,導致教師人心惶惶,尤其是無人脈無背景的的新進教師。



2.學校教評會握有大權,教師處於壓力下。



決定超額的名單或辦法多數是由學校教評會決議。為了飯碗,已有教師反應,平時除了接學校行政、舉辦活動、求教學表現的壓力,現在還要多多經營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學校高層、資深老師的關係,因為這些人在學校有廣大的影響力,對於同屆有超額危機的資淺教師而言,往往人際經營的用心與否,就是決定去留的關鍵。曾幾何時,教師的自主性與尊嚴,已如風中殘燭。



3.各校出動搶學生,行政負擔重。



目前各校將班級數的維持,設為學校最重要的目標。已有學校暗示要求教師課後多做家庭訪問、拉學生,甚至主任帶頭於學期中趕至幼稚園拜訪建立關係,或與園長協商安排幼稚園家長、學生先至小學參觀、登記報名。美其名為幼小銜接,實則進行搶人攻防戰,更甚者到了新生即將入學的關鍵時刻,部分校長還會動用議員、委員挨家挨戶進行請託。如此現象,從正面觀點解讀,可刺激小學成長求進步。但從長遠來看,估計全台平均一年減371班,每年超額188人,政府若繼續忽視此問題,搶人情況勢必形成惡性競爭,延伸問題浮上台面。



4.縣內外介聘暗藏危機,教師回鄉夢難圓。



今年介聘成必v創歷年新低,教師申請調動多是因為結婚、回鄉的因素,只要調動成央A多半喜悅慶祝,而師資的流動也活化了學校成員組織。但現在各校教師因怕成為超額,調動前再三打聽、請託(調動講價、欺騙的情況,已被教師默認,見全教會縣內外介聘版),調動後憂心匆匆,深怕成為新校的超額羔羊,也已是不爭的事實(有教師擁有十八年的年資,去年調動成央A今年成為準超額教師)。一旦成為超額教師,就難逃年年超額輪迴的命運。對於新進老師來說,目前超額問題僅是冰山一角,很有可能熬不到退休就被資遣。(見教師法十五條)



(2)流浪教師方面



1.缺額迅速遞減,不知生涯的希望在哪裡。



今年估計國小教甄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去年約4%),各縣市陸續停辦教師甄試,離考季僅剩一個月,但全台目前確定辦理僅為台北市、台中市、桃園縣、屏東縣四縣市,且缺額不定。很多考生苦讀一年甚至多年,往後卻可能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若有幸考上,則難逃超額的命運,進入年年超額、適應新環境的輪迴。如此明確惡化的教職生涯,讓流浪教師不知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2.耗費心力,考試過程艱辛。



流浪教師身份不明,是弱勢的一群。為應付教甄,除了需籌錢補習,還需應付各考區提出的科目需求:



(1)各區科目不一:

有的加考地方史,如屏東、高雄;有的加考數學,如彰化、台中。

(2)出題方式不一

有的偏選擇,如台北縣、台中、桃園;有的偏申論,如宜蘭、花東、高雄市、台北市。

(3)配分不一

a. 台中市簡章(分兩階段)

初試:筆試(佔總成績40%)

複試:口試(佔總成績20%)及試教(佔總成績40%)。

筆試考科及配分:

1教育學科(50%)、2國語文科(25%)、3數學科(25%)

說明:教育學科包含: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行政與教育政策

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學原理與課程設計



b. 台北市簡章

(凡進入複試者,初試成績不再採計,以複試成績為錄取依據。)

筆試:國語文(選擇題50%、作文50%)

教育專業:(選擇題40%、申論題60%)

複試:教學演示占70%,口試占30%



c. 屏東(六月一號宣布)

教育專業科目30%、國語文25%、數學10%、屏東文史15%、

口試(或試教)20%



若是考自辦的學校,則將面臨更多準備,歧異度更大。同時,更將因內定黑幕,不知為何就被淘汰,且申訴無效果。(雖有申訴管道,但處理速度緩慢,且仍受背後勢力牽制。所有的黑幕時空一過,煙消雲散,考生自認倒楣。)





3.流浪過久,進退不得。



在教甄無望之餘,很多仍希望從事教職者,選擇長時間代課(補習班裡教師邊代課、年年考教甄的人數龐大)。投入心力,無非就是能有一個舞台供他們發揮,相信有一天脫離每年被瞧不起的生涯。但是,投入的時間越久,其實消耗的不僅是時間、精神,更可能喪失學第二專長、轉業的黃金時期,想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估計大學畢業,若代課五六年,也已是三十歲,在教育界待久了,談轉業何其容易,難道要在應徵私人企業時,於履歷寫上「代課六、七年」的工作經驗嗎?

一個工程師、律師、護士被辭職,可以展現以往相關的工作經驗,繼續尋覓下一個棲身之所。教師呢?若不投身教育,其經歷是無法累積、無法被社會眼光認可,流浪教師處於進退不得的窘境是很辛酸的。





(3)師資培育方面



人口出生率下降、超額問題不見政府提出對策、公費生分發逐年困難、教師就業屢創新低、、,這些問題早在三年前就可看出端倪,今年、明年更是棘手!現況造成越來越多學生不願選擇讀師院,師資班也岌岌可危!一般大學修學程的學生僅將教師資格當備胎,觀望氣氛濃厚。師院學生素質迅速下降,校園師生氣氛低迷,尤其學生對未來生涯更是茫然。就業困難,將難以吸引優秀學生就讀師院、投入教職。現不見其深層危機,但往後勢必面臨教師地位下降、素質低落的問題,到時恐已回天乏術,欲振無力!





(三)檢討



(1)師資流動減緩,教師退休延後,誰受害?



師資流動減緩,教師退休延後,學生將成最大受害者。教育部曾表示,目前的師資多元是好現象,並且認為師資多元後,教甄難考、甚至是現職老師超額,本來就是必然現象。試問,若是連教職都一位難求,好師資哪來的舞台貢獻自己?國小學生很需要有創意、有活力的教師來帶領,但可預期未來教師的年齡結構將呈現中高齡趨勢,校園內不再有新進教師。





(2)放任縣市分割教育制度,是充分授權?還是逃避責任?



各縣市握有地方教育權,各縣市自行處理超額問題?日前苗栗超額教師被當成人球,就可看到縣市、中央互推責任。而未來各縣市超額問題只會更嚴重,教育部難道要繼續置身事外、逃避責任??





(3)教甄難考,各區考試差異大,考試制度真的公平嗎?



教甄準備不易,耗費心力、考科差異大(加考文史、數學、作文、教案、、),為何小小的台灣,考試制度要如此分裂?難道只因為縣市的自主性,考生就必須

照單全收、埋頭苦讀?



荒繆一:高雄縣加考文史,最後不開缺

高雄去年宣稱以後要加考高雄縣文史,今年一月宣布確定加考高雄文史,三月一號宣布預計在6月底7月初舉行,四月份宣布高縣小一生銳減教師超額,五月份宣布今年不辦教甄!!屏東也說要加考文史,六月一號確定缺額才八個!!



荒繆二:台中市有可能報名前一天才公布缺額

簡章說明:「台中市甄選類別及缺額以7月1日以前教育局網站(www.tceb.edu.tw)之公告為準。報名日期:7月2日起至7月6日」



荒繆三:基隆市從頭到尾愚弄考生

基隆市5月12日公布簡章,確定報名日期6月26日,簡章中還說實際缺額於94年7月4日公告,但5月30發新聞說可能不辦理教甄。缺額要等報名後才知道、發簡章不到一個月,竟說「不排除今年停辦,最遲6月中就會決定」。

(以上所言句句屬實,皆有新聞稿)



考生除了擔心加考地方文史,還擔心最後根本沒缺額!如此混亂的作業程序,恐怕只有台灣做的出來,竟還有官員說:「競爭激烈是好事,能提高教師素質。」難道讀好這些死板科目、為考試背熟地方歷史,就算是提高教師素質???

考試制度紛亂不一,有沒缺也不事先說明,先發簡章在說可能不辦,試問這不是欺騙考生、愚弄考生嗎?





(4)省經費、苦學生,如何對的起下一代?



1.超額現象持續、資遣謠言四起,教師教職不穩定,教學難以盡心盡力。

2.6月1號聯合新聞網報導,教育部發稿如下:國中小將開放5%兼任教師

國中小學教職,未來可望出現沒有考績、年終和退休金的兼任教師。教育部完成「國民小學與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標編制準則」修訂草案,開放國中小可以在編制5%範圍內,聘用兼任教師。新修訂的草案降低為國小每班學生人數以35人為原則,國中以38人為原則。國教司強調,這項準則草案通過實施後,國中小聘任兼任教師,仍需符合教師資格,不會造成教學品質低落,兼任教師由學校自行聘任。



符合教師資格=保證教學品質,真是睜眼說瞎話!連在職合格老師都可能因為罹患憂鬱症、忙讀研究所、、導致不用心教學(見新聞),遑論年年都需考教甄的代課老師。



當校園越來越多兼任教師時,會是怎樣的情景?老師有課來,沒課走;多校共用一師,無行政發言權;上課像上班,一節260;學生橫跨低中高,教材內容粗超化。待過學校的都知道,兼任教師與全職教師絕對有很大的差異,兼任教師志不在於此(觀察外師行為即可清楚明瞭),薪水反正不高,何需對學校認同、對學生盡責,只要教學別爛到被關注,都混的過去。



政策錯誤導致如今需靠聘任兼任教師來節省經費、解決過剩教師,還敢說不影響教學品質,這是欲鄙措A犧牲學生受教權,對的起下一代嗎?





(5)教師若抗爭不斷,全體教師形象受害,誰得利?



無論是流浪教師、超額教師、未來可能面臨資遣、、等問題,已不是教師可承擔或各校可以自行修補、吸收解決;教徵採聯招、各校訂定超額辦法、控管教職員額、這些方式無異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



考試不易,苦讀準備卻無缺額、超額無解,教師當人球。若教育部繼續漠視現況、合理化罪過、不願承認政策失當、、,教師只會由不滿轉為憤恨,走上街頭。五一勞動節已是一波,6月12日即將有準超額教師大遊行(見新聞),訴求不外乎降低班級人數、控管師資培育機構暨招生名額、提高教育經費,規劃完善退休機制、訂定教師及學校評鑑指標,修法規範不適任教師等合理訴求。教育部長久以來不願面對問題、提出實際對策,放任教育環境惡化,將來只會有更多老師走上街頭為自己請命,且難保教甄失利者會有更激烈舉動。不明事情原委的家長、社會大眾,將如何看待老師?老師多如流浪狗、福利不錯還抗爭、言行激動無規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地位下降、教師形象受損。造成此惡果,到底誰能得利?







(四)衍生問題



一、無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育行列



目前師範院校處於被迫轉型與維持原狀的矛盾中,一般大學修學程的學生,可以把教職當成另一個餬口的飯,但是師大師院體系的學生,經過一年實習,其素質都不差,比一般修學程或師資班結業者,有更高的比例能快速熟悉教學環境,發揮所長(見新聞),如今卻可能花費五年的光陰卻連教甄都過不了(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政策錯誤卻又不願著手改善,導致的後果就是無人讀師院、修教育學程者越來越少、優秀人才不願選擇以教師為本業,學生將教職當備胎。如此結果,難道也是師資多元化的德政嗎?



二、教育生態畸形發展



教師飯碗不再穩定,人心惶惶,需更用心經營重重人際關係,以防自己被列入超額名單!!難道政策的錯誤,導致人才的浪費、教育環境惡化、社會一同付出無法估計之成本,官員的解釋卻只有一句:「這是師資開放的必然現象!」試問倘若是必然現象,為何不事先預估延伸的問題,並做政策上的調整以因應未來之局勢。造成今日教育現況:各縣市教育局憂心超額教師、師院被迫併校或轉型、當政者互踢皮球、基層教師動盪不安、、,教育部雖合理化自己政策,但種種證據顯示所有相關單位實難辭其咎!!



三、教育品質下降



目前無職缺、退休潮已過,台灣的教師流動未來將趨近於零,如果再不關閉體制不良的教育學程、加快不適任教師教師的淘汰機制,未來除了師資過剩的問題,更可預期的是,教育將如一灘死水,學校內再也看不到新血注入。而中年老師每年將為減班超額憂心,把拉學生入學當成最重要的工作,教育品質難以維持,加上開放聘用兼任教師,學生的教育環境更是雪上加霜。我們的孩子、孫子都可能是受害者,試問,政府政策錯誤,為何要全民買單?



四、民意向背



社會大眾看到當政者是如此短視近利、無力解決亂象,難道不會察覺政府正在自圓其說、推卸責任嗎?「教育為國之根本」台灣教育體制的崩盤其實也代表著原本安定的社會制度正在瓦解中。

結鈴還需繫鈴人,政府若不在提出具體解決之道,仍縮減教育經費,則將與香港一樣,錯過挽救時機,大勢已去,只能向下沈淪(香港已惡化為「教職共享」、「同工不同酬」等問題)。





(五)質疑



疑問一:就業窄門合理嗎?

教師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未來更是每年估計超額一百多人,教育部敢解讀現況說:「競爭激烈是好事!」,以合理化教師的超低就業率!但如果台灣的現況是:醫師就業率、工程師就業率、律師就業率不到百分之一呢?難道這也是好現象、也是合理的社會制度產物嗎?那只會代表台灣正處於崩潰邊緣罷了!!





疑問二:考試過程合理嗎?

各縣市制度紛亂,先報名再公布缺額、先發簡章後說沒缺額,難道這就是無辜考生該接受的嗎?政府只會大言不慚地說,考試激烈,教師素質提高,卻不知檢討實際混亂的狀況,姑息各縣市。努力想求取教職飯碗的考生低賤如螻蟻,任當權者禮G、愚弄,這合理嗎?





疑問三:想當老師錯了嗎?

經研究調查,各職業中,當老師者最有成就感,尤以國小教師成就感最高。不論任何考量,若是曾有心以教職為終生生涯,選擇讀師院、修學程、讀師資班,最後竟將面對茫茫未知的未來(讀師院者,比一般大學生更為茫然)!難道想當老師是愚笨的抉擇嗎?





疑問四:節省教育經費合理嗎?

分析目前教育問題,教育環境正在迅速惡化中。一直縮減教育經費,想退的人退不得,想進的人進不來,外加教育部的最新政策「開放兼任教師」,以節省經費、解決師資過剩。深究其出發點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飲鴆止渴,將影響我們孩子的受教權!大環境如此,誰要專心教書!現職老師安排好自己的退路,代課、兼任教師多跑幾家學校、好好建立關係,還比較實際!我們,對的起下一代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請教育部三思,不要再當劊子手!





疑問五:放任教師處境合理嗎?

不從制度面思考,教育部只會推行類似控管員額、改聘兼任、遇缺不補、、等無關痛癢的辦法;逃避問題本質卻不以魄力、理性處理問題;不敢得罪任何單位、只會提出不斷跳票的謊言(不減班、不減師),如此放任教師處境惡化合理嗎?





疑問六:廣設師資培育合理嗎?

教育部不慎思問題始末,還理直氣壯表示因應市場所需,應將師院轉型、與他校合併,卻不見教育部拿出魄力對全台多如毛牛、良莠不齊的教育學程,進行監督、評鑑、淘汰!如此本末倒置的作法,實難讓人信服!

過去培育優秀師資,做為國家人口素質的推手~師範院校,如今卻遭遇學生素質下降、校園氣氛低迷、被迫併校、轉型。落得腹背受敵,任政策宰制,處於內憂外患中的師範院校到底做錯什麼?



廣開師資培育大門當禮物,卻又不盡監督之責,將師資過剩怪罪在原本就存在於體制內的師範院校,豈不無理!!為何政策失當,卻只想到要犧牲教師培育的搖籃~九所師範院校!迫使師範院校併校、整合,甚至阻饒師範院校轉型為教育大學,以如此粗劣的方式對待師範院校,公平嗎?





(六)建議解決方法



建議一:趁勢提高教師編制,落實小班教學。



建議二:趁勢啟動教師淘汰機制,不適任教師評估應具體化。



建議三:監督師資培育品質,淘汰過多而良莠不齊的教育學程、師資培育。



建議四:教師甄試,全省統一,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



建議五:實施教師分級,講求福利也講求績效。







(七)總論



致所有教育工作同仁:



以上問題並非僅是預估情況,而是目前就在發生中!政策引發的問題,卻要無主導能力的全體教師來承擔,尤其是資淺教師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最為嚴重。老師充其量也不過是市井小民,說穿了也不過是政策下的一顆棋,能為自己爭取些什麼呢??



若再深入探討,教育的問題影響層面廣泛,教育生態與社會穩定環環相扣,以上的現況,不僅會影響目前在職老師、流浪教師、全部的師範院校,更深遠的問題是,未來的教育品質、民眾對教師的認同、少了基層教師的支持,教育政策該何去何從。



教育生態好壞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做的好,人人直接或間接得到資源,如高就學率造就了台灣人口素質遠高於其他國家,提升了經濟的成長、政治的穩定;做的不好,將導致社會動盪、教育環境惡質化、國力下降。個人很少能置身事外,完全不受影響,當然也包括偉大的教育部!



「姑息」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既然現況如此,也知問題造成原因和解決方法,就應該開始著手規劃,若繼續為破洞百出的政策辯解、防衛、合理化,是於事無補的!!或因處官僚體系,不願得罪某些階層、團體,瑟縮裹足不前,導致局勢難已挽回,終將自食惡果!!



教育工作者不會要求所有困境能立即改善,但起碼讓教師感到一份安定,讓讀師院、修學程的人對未來還有期待,讓堅持從事教育的人覺得自己有價值,這樣的要求並不苛刻,也應是教育當局的基本責任!!



更懇請教育部不要一錯再錯,自圓其說!一再姑息!

非但貶低了自己,也有負全體納稅人!!!!

2005年6月10日

六年後 國小教師需求量「零」

韓國棟/台北報導



教育部推估,在少子化衝擊下,六年後(九十九學年),國小教師需求量將縮減為零,新陳代謝停滯,屆時十幾萬名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的儲備教師(流浪教師),連要擠破頭搶飯碗的機會都沒有。



據教育部推估,今年(九十四學年)的小一入學新生人數將從廿八萬多人降至廿七萬九千人;明年適逢龍年小孩入學,小一新生人數拉回升至廿八萬六千人,但九十六年又降至廿六萬六千人,九十七年再降為廿四萬二千人,九十八年持續跌至廿二萬六千人,九十九年的小一入學生新生人數只剩下廿萬五千人。



供需失調 不能再拖



當小一新生入學人數大幅縮減至廿萬五千人時,再加上教育部「只有超額老師介聘,沒有超額老師資遣」的政策,退休老師的缺額完全被超額老師補滿,屆時數以十萬計的儲備教師只有望眼欲穿的份。



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要避免國小教師新陳代謝停滯的危機,一定要淘汰學校的不適任教師。他評估,國中小的不適任教師應有一成,但教育當局不可能一下子淘汰那麼多不適任教師,若以淘汰一%、二%估算,一年至少可以多出上千個教師缺額,一方面可提升教學品質,又可紓緩師資供需失調的現象。他籲請教育部趕緊實施教師評鑑,不要再拖了。



人的問題 教部說難



教育部國教司長吳財順說,人的問題很難處理,為了處理不適任教師的問題,教育部一方面要研擬合理的教師專業評鑑辦法,試辦草案已經出爐,另方面還要解決學校教評會人員組成的問題。



他說,現行教師法規定學校教評會的組成至少要有半數以上學校老師,就因為這項規定,在人情壓力下,不適任教師的問題總是很難處理。為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送入立法院的教師法修正草案,就準備將教評會的組成修改為「學校教師不得超過二分之一」,讓地方教育局有權直接介入。



新聞連結

2005年5月28日

完整閱讀一本書?

百日不斷電-完整閱讀一本書



百日不斷電這個專欄總是能用很辛辣的文字點出現在文學的末途。



說實在的,大學四年來我還真的沒有好好的讀完一本「文學性」的書籍,更別談有什麼心得了。當然這和我唸的科系關係很大,但我也不會拿此做為藉口,反而應該好好的思考選書,尋找一本好的文學書籍,說不定還真能讓我愛上文學書呢!



至於,現在的學生普遍不愛讀書,我覺得還是跟教育有很大的關連。培養閱讀的習慣是需要時間和心力,現在的學生平日讀課文,考試考課文,課文裡的解釋、大意都有了標準答案,又有誰會真心真意的體會課文中的文意,理出自己的大意。



要讓閱讀風氣興起,靠的是教師無私的付出,最好能舉辦讀書會,學生們一同讀好書,一同發表內心的感受,無形中學生們才能從教師的帶領下學會享受好書。

2005年5月26日

生命中的瑣碎時光


人總期待著發生一些不尋常的事,像貓眼,永遠在等待捕抓獵物的那一刻;我們的心中,不知從哪兒學來一種慣性,彷彿,一定得把平靜的空氣搞得沸沸揚揚才有意思。


有時我覺得,我的心好像古代大宅院裡住著的一些怕閒著沒事幹的妯娌,由於天下太平無事,深宅大院陰森森的空氣悶得人發霉,於是想盡了辦法要生風波,東打探西挑撥,讓自己感到活著還有事做。


忙得直喘氣的時候,才會想起,生命中有一些平靜的瑣碎時光,像濁水上的浮萍,點點青綠,使停滯的水澤多了點呼吸。


瑣碎時光,像字字句句中的逗號。


從小我習於一種定律:無所事事是不道德的。使我們無法體會無所事事,或者做點瑣碎小事的美感;不做正經事使我有罪惡感。


我想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不想做什麼事,卻無法坦坦然然面對寧靜,於是扭開電視,讓聲光影畫無意識的佔據。你不想看,也不想關。


「有聲音總比沒聲音好。」一些保持著單身、獨居生活的朋友這麼解釋回家後隨手開電視的行為。


怕沒聲音,又害怕太會牽扯自己真實情緒的聲音;老公喝老婆吵孩子哭鬧,對他們而言是會殺死美好人生的高分貝噪音。


怕七情六慾的橫流,卻又不能制伏七情六慾。


滔滔說著國家大事,人生大計、工作鴻圖,卻不知道,在某個沒有應酬太早回家的夜裡,如何面對一室清幽;在某個太陽狠毒的週日午后,獨自一人如何規劃。


這也是我曾經面臨的難題。心遠志大,卻為瑣碎生活而愁容滿面。


我曾經是一個工作狂。診斷工作狂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是否害怕週末週日,是否在面對下班時,有「不知所之」的徬徨。


不只是單身一族有這般苦惱,許多成了家的人,也染上「恐懼週末症候群」和「下班憂鬱症」。


很久以來我並未察覺自己得了這種「病」。我認真工作,從不以加班為苦;即使回到家中,我也一樣兢兢業業坐在電腦桌前,想要完成些什麼;我會用忙碌的工作表來度過難以消化的情緒打擊,用「我很忙」來推卻某些「鴻門宴」式的飯局,以「沒有時間啊對不起,改天吧」來推延某些結果預訂會使我不悅的應酬。為什麼我不敢說不?用「忙」才有紮實的理由說不!


我曾用忙碌作障蔽物遮掩各種真正的癥結。可是,這就好像一個懷疑自己得了糖尿病的人,在走進醫療檢驗室的時候,還企圖用自來水沖進檢驗杯,希望不要驗出真實的結果——我會舉這個例子,是一位醫生告訴我的真人實事。


忙忙忙,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不讓別人失望?有首歌這麼唱進很多城市人的心裡,我大概可以為它多加一個問句:忙忙忙,忙是為了遮掩痛苦的真相還是不讓自己發慌?忙,明知貪多嚼不爛。


從小我學過很多種技能,企圖變得多才多藝,但並沒有學過如何在獨處時面對自己。


我們這一代幾乎每個人不是在「食指浩繁」的家中長大,就是從小哭了有人哄、做錯事了有人罵,很少人學到獨處時不做什麼該怎麼辦。有些人活了幾十年尚未「真正獨處」過五分鐘——獨自看電視、錄影帶、打電玩、看雜誌或書打發時間不算。做以上諸事時,我們的心多半匆匆忙忙,不過是想做些事打發時間、填補空虛而已。沒辦法享受瑣碎時光中的美麗。


關於如何與自己相處,我還在學習。如果把它當一門課,我大概是資質最駑鈍的學生。我太急、太怕浪費時光、怕一事無成,於是好一大段時間,我用「忙」來浪費時光。


我開始學習享受寧靜的時光、瑣碎的小事。因為奧修說的一段話:


活著,就是如此美妙的禮物,但是從來沒有人告訴你要對存在感謝,相反的,每一個人都不高興,都在抱怨。


原來我被制約了。我總覺得現在的樣子是不夠了,有某些東西欠缺了,我應該到某個地方去,成為某種人……


奧修說:我們自然的本能因此被轉向,導入歧途。一朵金盞花急著想開出玫瑰花,除了挫折外只有緊張,稍微做少了點,就有自卑感。


我感到「五雷轟頂」一般,這麼多年來,我如此努力,卻不知自己是誰。我匆忙生活,正如喝咖啡時只想把咖啡喝完,並未享受過它的滋味;我走路時只想達到目的地,但我並不覺知於:我在走路。


我慢慢學習獨處的奧秘。


當我發現「一個人的我依然會微笑」時,我才開始領會,生活是如此美妙的禮物。


生活是如此美妙的禮物。在四季炎熱的峇里島。


一個仍虔誠信奉萬神教的島嶼。


我常常想飛到那個島上去,因峇里島的空氣中總是瀰漫著平靜而溫情的空氣。我沒有看過哪一個地方的居民,比這裡的人更懂得享受生活,非關物質的豐饒或貧瘠;樂天知命、毫不虛偽的笑容,總在他們臉上。


他們沒有偶像,每天都在拜神,又不祈求什麼具體物事;他們送死如迎生,興高采烈的慶祝,除了禮服,似乎與辦婚禮也沒什麼不同;他們懂得生活,殺價不成仍會對你微笑。大熱天在竹棚子下睡覺,下雨天看荷葉上的露珠、海水退潮後就在沙灘上洗海水浴,他們把陌生人都當好人。觀光發展了一百年,人心腐化者有限。


他們是快樂的。你看他們自家院落總是繁花似錦,他們是渾然天成的園藝家。


有一次,有人從峇里島回來,把我說了一頓,推薦那種「落後」國家幹麼?他說峇里島人家無浴室,男男女女在梯田農事過後便在同一條溪中洗澡,女人洗上游,男人洗下游,「可憐」極了!


我這才領悟有些人跟我表面上活著同一個世界,但實際上是活在兩個世界,不可與言,當他還認為追求文明是唯一正道時,不要對他談「葛天氏之民」。他們哪裡可憐?我們才可憐!


他們一直在教我,生活本身就是美妙的禮物。


我在學習,雖然學習不易:寫每一個字時都在享受。


喝一杯咖啡是享受。看一本書是享受。無事可做也是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享受。


生命中的瑣碎時光都是享受。

只想開咖啡館

文 /【洪蘭】



這一期的《天下》雜誌主題報導為「亞洲六強:中日韓港新台年輕人才比一比」,我看完之後震驚不已,這個震驚不是來自日本平均投資卅萬元到每個大學生身上,韓國廿五萬,連中國大陸也有廿萬,而我們只有十四萬;也不是來自韓國、新加坡的學生有抱負,要為國家贏得全世界,而我們的學生只想開咖啡館。我震驚的是韓國學生都讀中、日歷史,因為「不讀歷史不知道中國人、日本人在想什麼」。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不讀歷史,就不知道該民族思想的來源及脈絡,不能掌握思想就無法掌握行為,在談判時就會吃虧。看到韓國抓到了天下所有競爭的核心酖酖攻心為上,扣準對方的思路酖酖真教我震撼心驚。



一九九四年,美國著名大學商學院的院長帶著應屆畢業生去新加坡見習,因為世界經濟重心正移向環太平洋國家(Pacific Rims),但是美國人不了解東方文化及東方思維,常吃悶虧:東方人不直接拒絕,不同意時只是微笑不語,因此他帶學生到東方來見識一下「含蓄」的作生意方式。我問他為何選擇新加坡,如果要了解東方文化應該來台灣才對。他說因為語言通,對學生比較方便。一晃眼十年過去了,中國已經躍上世界經濟舞台,世界各大學都有中國熱,爭著送學生去學中文、了解中國歷史,只有我們在去中國化,歷史只從渡黑水溝教起,更減少文言文的比例,使得以後的學生無法再享用先人的智慧。不讀史,不知自己從何而來,更不知該往哪裡去。學生在政治的意識型態下迷失了自我認同,更遑論國家認同。



人生有些東西是無法用金錢去堆砌,如愛國心,它必須從讀史中油然而生。韓國人用「飢餓的精神」要幫國家贏得全世界,而我們的學生只關心自己的就業,缺少歷史使命感,然而這個錯不在學生而在社會,我們的教育沒有教他們應該有承先啟後的社會責任。一九五、六年代的大學生出國留學時,心中總有股要使國家富強、揚眉吐氣的志願;現在的大學生碰到問題先逃避,今年延畢的大學生竟然有兩萬四千人,比起兩千年政黨輪替時增加了三倍,但是我們能怪他們嗎?當眼裡看的盡是爭功諉過、只問立場不問是非、信口雌黃、顛倒黑白的榜樣,在上位者無理想,居下位者就無熱情,他們只有選擇逃避,留在大學裡準備考研究所,把這個社會責任再往後延個幾年。



在這天涯若比鄰的時代,如果我們沒有世界觀、走不出去的話,我們會困死在這座島上。國際化不是靠推全民英檢就可以達到,會說英語還得要言之有物才行。假如我們學生不讀史,又沒有機會與外國人來往(北大學生人數與台大差不多,他們有四千名外國留學生,台大只有兩百多一點),真會連自己競爭對手長什麼樣都不知道。關起門來作皇帝,除了自己爽外,沒有任何好處。



看到韓國大學生認真研讀我們的歷史,為的是要掌握我們的思維邏輯,而我們自己卻不讀,也不管人家的歷史,只怕一覺醒來,世界已無我們容身之地。最近看了一齣《王熙鳳大鬧寧國府》的京戲,但願台灣前途不會像榮、寧兩府一樣,繁華落盡,日暮西山。



【2005-05-23/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 留言者: imperz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25 22:31:54
這兩篇天下的文章都不錯,可以借我轉載到我的網誌上嗎?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26 16:10:54
這篇文章是我從聯合報轉過來的,你應該也可以轉載到自己的網誌上沒

問題。另一篇文章當然也歡迎轉載囉!^^




  • 留言者: WANTTOTRAVEL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26 21:51:34
我也想開咖啡館...

然後昨天被祐如說

他們在煩惱工作在哪裡

我們在想要做什麼副業...

關於台灣的學生只想開咖啡館

文/ShinHann



這一期的《天下》雜誌主題報導為「亞洲六強:中日韓港新台年輕人才比一比」,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台灣的學生只想開咖啡館」相形之下亞洲其他五強國家的學生志向遠大多了。這些報導反應了什麼?



有人認為台灣的學生應該看遠一點,不該以安逸做為人生的標的。



有人認為台灣學生的年代是草苺族,抗壓力低,沒辦法接受挑戰。



還有人認為,其實台灣還有很多學生有理想、有抱負,剛好《天下》的記者沒訪問到而已。



而我認為台灣的學生之所以有安逸的念頭絕對不是學生的錯。我們這一代學生們接受的生活觀都來自上一代的熏陶。上一代的台灣人正值經濟起飛,辛苦賺錢,想給孩子們幸福快樂的生活。加上民主自由的意識高漲,人們常會誤解何謂民主自由。於是,學生們接受了上一代的教誨「書唸多一點,以後別像我一樣勞碌命」;接受了民主自由的念頭曲解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事情挑軟的做,不肯接受挑戰,漸漸的就成了社會定義的草莓族。



所以,問題出在哪?學生?家長?社會?



學生沒有錯,學生是一張白紙無條件的接受社會、家長、同儕的暈染。所以問題出來家長和社會,家長和社會不鼓勵學生勇往進取、勇於挑戰,學生又如何歷練。如果社會的風氣不能有效的鼓舞學生追求夢想,學生們又如何能自我發覺?



說到這,盡怪社會也顯的太不負責任了。就算社算沒有給我們青年人一點醒世的思考,看到《天下》給青年人們的警訊也該好好思考了。只求安逸的過日子,還要賺足夠的錢,能做的到嗎?



所以,該振作了吧!青年人們!



我堅信有夢想、有活力、肯行動的人才是抓的住未來的人。

2005年5月19日

2005/05/18 自然探索 《螢火蟲》

本周的上課方式十分的古板。首先提問小朋友們有無觀賞螢火蟲的經驗,接著教唱一首螢火蟲的歌。



「小小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這邊亮,那麼亮。好像一個小燈籠。」



少部分的孩子會唱,但大部分的孩子已經不理我。我試著帶著不肯唱的孩子們再唱一次,他們心不甘、情不願的開口唱了兩句,還用看戲的眼神盯著我唱,好像我在台上耍猴戲。



接著,我播放一片玉山國家公園拍攝「螢火蟲」影片給小朋友看,心想孩子們看影片時應該會比較安靜、專注吧!



我錯了。



孩子們對於影片的內容沒什麼興趣,也許因為他們是低年級生吧!無趣、學術、安靜的影片不是他們能接受的類型。其中有兩個小朋友在教室裡整場跑,跑在桌子上,拿東西丟天花板上的電風扇,大笑,大叫,完全無法制止。我也無法好好的解說影片的內容。



我攔下在教室奔跑的孩子小弘,問他:「為什麼不好好坐著看老師放的影片?」



『我看過了看過一半了。』小弘歪著頭不情願的說。



「你看過了是不是?你要不要再確定一下?」我娓婉的請小弘看影片。



『哎呀!我就看過了嘛,看到這麼再過去一點點。』小弘說著說著便使力逃出我的掌心。



接著,小弘又拿起另一個不知什麼的東西丟向天花板上的電扇,發出大笑。



我真的想把小弘抓來狠狠的罵一頓,但又怕一但我生起氣,我可能會失手打他。而且罵他時,他一付無所謂的樣子,真是令人咬牙切齒,恨不得好好教訓一番。



好不容易,我撐到影片結束。我進行一項有獎徵答,答對最多題的可以得到一個獎勵章。問題的內容都跟螢火蟲有關。雖然他們答錯非常多題,但也無妨,反正也只是要讓孩子們從問題裡學到一點知識。



課程的最後,我發給每人一張圖畫紙,請他們畫出螢火蟲的樣子。



令人訝異的是,小弘畫畫時十分認真,一點也不像他皮起來的樣子。反而另一個上課聽話的孩子,說什麼也不肯畫,直稱自己沒有繪畫天分,怎麼畫也畫不好看。我只好在旁,跟他說:「你又沒畫過螢火蟲,你怎麼知道畫的不好看!試試看!好嗎?」他才拿起紙張勉強畫了幾筆。



畫畫對孩子們來說,好像真的很有趣。因為這是他們整堂課唯一安靜的時刻。
  • 留言者: imperz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25 22:36:50
附小的孩子,或說大部分的都市孩子都是如此吧!其實我已經給我自

己心理建設了說,畢竟這些孩子,包含實習兩週所帶的班級,我門與

她們接觸的時間都太短,有太多太多過去她們在平常生活中就已經養

成的劣根性,已是我們無法在短期內可以去改變了!所以我都會自我

心理建設,只要達到我要的結果的60~70%我就心滿意足了!這點或許

可以給你參考參考。

ps:我是個比較極端且主觀的人啦,或許我的方法不適合你,所以你

要加油喔!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28 21:36:23
謝謝你的忠告。



其實我也已經做好心理建設,但是真正遇到小孩子不聽話,

故意唱反調時還是會生氣。

2005年5月10日

2005/5/5 自然探索《動物,動物!》

本週終於從離題已久的課程回歸到真正的主題----自然探索。



本周進行的遊戲叫《動物,動物!》,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遊戲,很適合孩子們遊玩。遊戲的玩法是教師準備數張動物的圖卡發給小朋友們,要求他們不可以說出圖卡上的動物是什麼,接著請小朋友上台表演他手中圖卡的動物。小朋友必須先模仿動物靜止狀態8秒鐘,再開始模仿動物的行為,最後可以用該動物的叫聲做結束。之所以我先前不敢帶這一類的遊戲是因為帶這類的活動必須要有很高的活力,而且要很好衝勁和管制小朋友的能力。



帶完這堂課,我發現我幾乎缺乏和低年級孩子互動的能力,我也真的不了解這時候孩子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十個孩子裡有一半的孩子很安靜,另一半的孩子在教室裡活蹦亂跳。當我管那活蹦亂跳的一半時,另一半安靜的孩子覺得無聊。一旦我好不容易請活潑的孩子停下來,讓我能好好進行活動,當我進行活動時,活蹦亂跳的那群孩子又開始搗蛋。說真的,面對這群差異很大的低年級生,我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發現幾個有趣的現象:



一、當我無法控制秩序時,有三位一年級的孩子會到台前跟我搶麥克風,大聲的叫喊:「安靜!」



二、一位三年級的孩子華,會自己任命自己為班上的領導者,指揮低年級的孩子,甚至代替我對違規的孩子發出警告。



三、一位一年級的孩子,是位獨生子,碰到不喜歡的課程內容就不上課,尿遁。



這些問題到現在我都還無法解決,還真是苦惱啊。 ="=|||
  • 留言者: wanttotravel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11 16:02:36
提供幾點帶低年級的心得,

厲害的老師用,事半功倍;

半熟老師用,事倍功半。

但還是有其價值,畢竟都有"功",不是徒勞無功。



1.這個現象應該要制止吧!!

要豎立老師與學生的界線。

秩序管理部份就用些默契吧!!

我們上次有分享過,之後會有電子檔,再參考看看囉!



2.這個孩子上課乖巧聽話嗎?!

如果是的話,我覺得可以讚揚一下這個學生。

並鼓勵其他學生向他看齊,孩子會希望得到鼓勵而效法。



3.不可以,請他下課再去。

因為既然是尿遁,當然是假的,

可以對他說下課或者上課前去,不可以上課的時候去。

讓他有多一點的參與感,或許會讓他有興趣。



加油囉!!真是辛苦啊^_^

對了,王毅上課怎樣呢?!

有空的話幫我照一張敬淳的相,

我好喜歡她喔!!>_<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11 23:20:42
1.我用力大聲喝止,但是他們不聽,頂多轉頭瞪我一眼,憤憤而去。

2.這個孩子還不錯,可是自以為是,我不太想讓他有太多鼓勵,以免

讓他認為「自以為是」是對的。

3.唉…他就是王毅。

4.敬純嗎?不知怎麼了,她今天很不想上課,頻頻跟我說上課好無聊

哦!她寧可去上其他課。

唉!看來我上課對低年級來說真的太無趣了…




  • 留言者: obubble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12 00:13:49
好有趣的活動阿

我要記起來以後可以用(記筆記ing)






  • 留言者: wanttotravel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12 00:18:47
我覺得王毅這個孩子真的很白目

不過也有可愛的一面

要跟他磨~~要比他有耐心

我知道他真的很難搞

我也差點被他惹到失控

不過游老師說不能放任他

所以...你就要辛苦點囉!!

跟他比耐性啦!!



至於敬淳 其實她對很多課都沒啥興趣

因為她的家庭比較不好

所以她的學習狀況......

她連上生活課都會說要去保健室

不過也不能順著他

其實她很乖 講話她會聽



都要磨啊~~耐性耐性!!加油啊!

這就是低年級啊!!!!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12 00:53:12
嗯嗯,我其實也很想慢慢磨,但是我跟一個孩子磨,

其他孩子就在一旁鬧,想進行活動的孩子不能玩,

本來安靜的,後來也鬧了。整間教室就亂哄哄。



我真的不想放任王毅,但是班上還有另一個更亂的

弘義和修文,我真的沒則。每次都求神拜佛,只要

他們沒捅出大簍子我就謝天謝地了。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12 00:54:57
to obubble



這真的是一個有趣的活動,而且孩子很愛表演!

大眾文學

『我相信刪除雜蕪、集中情節、抓緊讀者閱讀節奏的工作,是作者邁向成為更好大眾文學作家一定要經過的路。』----侯文詠



好一陣子,我試著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著寫著卻發現寫文章不是件簡單的事。常常會急著將結果寫出來,卻忘了交待經過,而交待經過又有千百種方法,不一而足,端看作者如何發揮寫作功力,就如同侯文詠說的,抓緊讀者閱讀的節奏是作者寫作重要的一個關鍵。



現代的文學逐漸出現所謂「大眾文學」、「網路文學」受歡迎的程度難以想像。它們的優點是讀來輕鬆,節奏明快,滿足人愛看故事的心理。我們不難發現暢銷小說都能緊緊抓住讀者閱讀節奏,適時的來點衝突、謎團、高潮,最後解決衝突、解謎,滿足人心裡解惑的慾望。這些書都能讓我們開開心心的讀完,所以它暢銷、受歡迎。



我認為不僅是小說,其他的文種如新詩、散文等,也得緊緊抓住讀者閱讀節奏才有可看性。畢竟,文章是讓人讀的,沒有人讀就沒有人欣賞,作者如何用心佈局,讓讀者興致盎然的讀下去,應該是作者必須好好思索的關鍵。

2005年5月6日

怪ㄎㄚ老爸侯文詠

帶孩子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      李美華(轉貼於人本教育基金會電子報)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交代。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



 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心裡一定已經很難過了,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人哪!」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鐘,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竟然走錯路了。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他從沒有真正會過!」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當時他認為正確的路線。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



 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包括漫畫。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已經會自動去找文字的書籍來閱讀。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侯文詠說:「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侯文詠用這句話寫下句點。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5-06 01:16:40
 如果家長予許教師使用「沒效率的方式」,也許孩子才能

真正紮紮實實的長大。




  • 留言者: imperz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04 01:09:13
是阿~~可惜台灣教育追求的是立竿見影,

不好就換!~~真的要在加油了

2005年5月3日

【電影】超人 5

superman5



電影超人第五集已經在澳大利亞開拍,最新超人裝搶先曝光。相信到時又會掀起一股超人風。
  • 留言者: jasonjer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09 01:12:06
= =我還是覺得湯姆威廉比較適合這個角色

2005年4月15日

不爽就打 美國家長愛找老師麻煩

上周美國德州一名高中足球教練遭學生家長槍擊,這只是最近比較極端的例子,美國各地學校的老師說,他們越來越被家長當成找麻煩的目標。



達拉斯教師工會主席艾咪.波蘭德說:「我知道老師覺得自己像在壓力鍋內,對權威的尊敬已經改變,教師不再普遍受到尊敬。」



在費城有個媽媽去年九月因為老師說,她得替女兒遲到請假,這個媽媽連打了老師三個耳光。在達拉斯,一位老師指責一名學生弄髒置物櫃,結果和學生家長大打出手,這個學生家長自己也是老師。



教育學者認為,這些衝突是因為禮貌喪失和升學壓力。



補習班老師麗莎.賈考布森說,老師都跟她說他們很怕來勢洶洶的家長:「他們覺得那些家長簡直像老闆一樣,好像在指揮他們。我就看過幾次家長到班上來要求老師改分數。」



著有《難搞的家長》(Dealing With Difficult Parents)一書的維吉尼亞州小學校長費歐利說,家長的壓力也比以前大,有的人上不只一個班,有的人是單親家庭,所以比較喜歡找老師出氣。



已退休的達拉斯校長李依.艾爾渥說,在她教育生涯末期,每次開家長會氣氛都很緊張,她有時得請警衛站在她辦公室門口。



由於對話越來越具衝突性,西雅圖市郊一個學區從2001年開始採行「禮貌政策」,讓每一個人,包括家長、學生、老師、職員都可以禮貌的溝通。該學區發言人瑪麗.瓦葛納說:「聽電台談話節目、看電視的對抗性節目,我們都變成比較尖銳比較對立,容易批評和要求人家。」



費城學區老師克勞蒂亞.艾佛瑞特說,費城正在教導家長如何說明子女的興趣,也教導老師如何避免衝突。



由於德州校園發生槍擊事件,德州高中教練協會可能通過一個避免校園衝突的準則。



編譯董更生/美聯社達拉斯十四日電



【2005/04/15 聯合報】 @ http://udn.com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4-15 11:41:33
看來不只台灣的家長難搞,全世界應該都差不多。 ^^

2005年4月14日

2005/4/13自然探索《迴力鏢》

本以為這個班級已經漸漸進入穩定期,幾個小毛頭上星期都很聽話,心想這週應該沒問題吧。沒想到,我錯了,剛考完期中考,他們的心像脫韁的野馬,完全不受控制。



剛考完期中考是他們不安定的因素之一。我要教學的《迴力鏢》他們都學過了,則是他們另一個不安定的因素。



整間教室又回到了第一次上課的情形,追、趕、跑、跳、碰。非常熱鬧。



我努力的想維持秩序,卻無能為力。



實習前三天,我開始沮喪起來。現在我連十個小朋友都管不住,而實習我得面對32個小朋友,我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至少聽我說話呢?



題外話:



今天才發現獎勵章的好用。下課前,小華和小文兩個平常不太愛搭理人的小朋友,為了增加一個章,拿起掃把開始打掃。這倒令我相當的驚訝,我從來都不知道原來獎勵章這麼好用。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善惡到頭終有報

哇哇!最近迷上了美國影集,一是《失蹤現場》 (Without a trace, 公視,一 ~ 五 23:00),一是《超人首部曲》(Smallville),怪的是劇中時常出現中國傳統的觀念。像道(Tao 不要懷疑真的有這個字)家的陰陽(yin and yang)等等。今天更聽到了一句「善惡到頭終有報」(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看來中國的因果循環報應的觀念在美國看來已經造成頗深的影響。



找了一篇關於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的英文解析當做補充資料。資料如下:





2003.9.29 蘋果派生活美語 第二十二輯 第三課 《古德明》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中國人蠻相信因果報應,今天種下甚麼因由或禍根,將來就要承受甚麼結果。所以我們有句話叫做「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或「種善因得善果」,英文也有相似的說法: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除此之外,也有句諺語:As you sow, so shall you reap. 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意思,也可簡單地說:Get what you deserve.(得到你應得的報應)。印度人特別相信「輪迴」即因果報應理論,英文是叫做Karma。





對話

Rita:Hey! What happened? How did you break your leg?

莉達:嘿!發生甚麼事?你怎樣弄斷你的腿?

Noel:Running away from the debt collector! I tripped.

諾爾:我在逃避債主的追討時絆倒。

Rita: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You should pay your debts on time.

莉達: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應該準時還債。

Noel:I did. He was trying to give me a receipt. I got it wrong.

諾爾:我有喔。他當時是想給我一張收據,我誤會了。





多學一點點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

曾子說:「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你怎樣待人,人家就會怎樣待你。

英文有一句類似的成語: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事情怎樣去就會怎樣來)。例如:When he was down and out, you refused him help. Now that you are down and out, don't expect help from him.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他窮途潦倒時,你不肯幫忙;現在你窮途潦倒,可別指望他援手。這叫做出乎爾,反乎爾)。

英文還有一句成語:Curses, like chickens, come home to roost. 這也有點果報意味:「詛咒像雞一樣,會回巢棲息」;詛咒別人,遭殃的會是自己,例如:Curses come home to roost. He was killed in a car crash shortly after he said he would be happy to see me killed in a traffic accident.(詛咒別人,報應自身。他說希望見到我死於交通事故,自己不久就撞車死了)。

現在談談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的文法。這一句似乎只有一個主詞 (subject) what,怎麼卻有兩個動詞goes和comes?

按這個what是代名詞,等於the thing(s) that,把句子改寫為The things that go around come around. 就可看到things是come around的主詞,that是go around的主詞。換言之,what兼有名詞 (the things)、關係代名詞(that等relative pronoun)的作用,所以可帶兩個動詞,例如:What is prized is honesty.(重要的是誠實)。

2005年4月13日

戰國時期

倒數4天就是集中實習了,進入緊鑼密鼓的戰國時期。



沒什麼好說的,咬緊牙,衝吧!



等渡過集中實習,是該好好把心力放回遺忘許久的《附小安親班自然探索教學心得》上,以免流失這一段青澀的教學經驗。

2005年4月8日

Life

Life is about change, sometimes it's painful, sometimes it is beautiful, most of the time is both.

從Smallville(超人首部曲/超人前傳)中Lana(蘭娜)說的一段話節錄下來,覺得很有感覺。

我特別喜歡Painful和Beautiful兩字,唸起來壓韻,又充分道盡了生命中的甜蜜與悲傷。

2005年4月6日

電腦新世代 思想行為大不同

你可能發現,孩子每次做功課時,總愛開著電腦和電視,有時還戴著隨身聽的耳機,手機也放在一旁。或許你會擔心,這樣能專心做功課嗎?他們卻告訴你:要是沒這些東西的話,他們才沒法子用心。



別以為只有你家的孩子這樣。現代的孩子或許因為從小接觸電腦和網路,已經慢慢習慣在多媒體中同時做多樣的「工作」。



這種複雜模式的工作環境,對孩童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其實,不少專家也很想知道。或許由於社會對這群新生代的了解和注意不夠,科學家一直不曾深入探討現代科技對他們的影響。



最近,美國已經發現這群現代孩童不僅生活模式和父母那一代大不相同,他們的思想及行為方式,甚至觀念上,都和傳統有不小的差距,因而引起注意。在國內,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也不多見。



但對所有父母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新的科技媒體對他們會有什麼不良影響嗎?探討這個問題,得先了解他們的生活模式。



以視窗多媒體為核心的這群孩子,坐在電腦桌前,總是一副不得閒的樣子,手指在鍵盤上拚命敲打,為的是跟好友在線上哈拉,一會兒網路電話鈴聲響起,又趕緊戴上耳麥跟來電的人八卦一番,順帶把後頭電視機正在播出的名人緋聞,Key給對方。



可以在同一段時間中,同時操作這麼多的功能,可能令你自歎弗如,其實比起早年的電腦玩家,他們也顯得高竿得多。要想像他們這樣可不簡單,因為你得對不斷推陳出新的資訊軟硬體,永遠保持高度的興趣,才能讓自己處於流行尖端。



當然,為了和朋友在電腦上溝通方便,中文打字的速度也得講求,而為了讓中打速度夠快,新興的網路語言應運而生,「這樣子」,可以變成「降子」,「你好嗎」可以變成「ㄋㄏㄇ」;或者利用英文字母來處理複雜的詞語,例如OGS代表「歐吉桑」,甚至,允許同音字夾雜,只要對方看得懂即可;有人把這種「文法」戲稱為火星文。



類似的技巧確實提升了中文輸入的速度;更要緊的是,特殊的新語言文化,更讓他們有認同感,也有了共同遵循的遊戲規則。



講究效率的結果,「等待」變成了一種罪惡,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所有的人事物都得順應自己,因此,他們普遍缺乏耐性。這種特性反映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總是對父母顯得不耐煩,充其量父母只要負責提供金錢,其他都可以不必過問。



事實上,就算是與網友間的互動,也常會以自己為中心,所有的別人都要順應要求,不然,就開發新的網友。



新世代的這種特性,和電腦的演變關係很大,有人甚至戲稱說:都是比爾蓋茲惹的禍。



電腦從早期的單工,逐漸轉變為多工、萬能,加以網際網路發達,所建構出來的虛擬世界,讓人可以輕易主宰一切。以學校生活為主體的青少年族群,越來越依靠電腦來處理所有的學務和事務,加上網路帶來的匿名、隱藏性、高度排他性等優點,讓這群人日益龐大。



富邦文教基金會連續三年的調查顯示,有五成大學生回到家就開電腦上網,半數年輕族群表示生活裡不能沒有電腦。過度沈溺於這個多媒體世界的結果,一方面讓這個族群可以主宰一切,另一方面,卻也導致他們從自己為中心看待周遭的人事物。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網路造成的許多特性,正逐漸使傳統的價值觀崩潰。譬如說,寫作業時,找些網路上的資料來改比較快,是否出自己手不要緊;又如因為缺乏經濟能力,所以,軟體能免費最好,否則就到地下網站下載盜版,而且越能弄到最新、最貴、最嗆的貨,越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此外,一切依附在這個自我和虛擬的世界裡,使得這個族群更封閉,也更易受到網路的影響。於是,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夕陽的絢爛、清新的早晨空氣、徜徉在草坪上的感覺…一切都變成文字敘述,而不是實際生活中的記憶。



這些原本應該從接觸自然而產生的記憶,現在都可以從虛擬的多媒體取得,年輕族群不再跋山涉水去感覺,因為搜尋引擎和影音光碟可以提供。



去年,日本曾發生諸多網友相偕自殺的事件,也是一例。因為他們太過自我中心,現實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心理受挫的程度可能超過父母所能想像,也更讓這群人不願意步出戶外,面對真實的世界。



雖然在目前,沒有人說得上科技媒體盛行對下一代可能有怎樣的影響,但從整個社會對青少年許多表現的評價看來,新科技似乎已經出現一些不良副作用——當然,這還有待專家深入的探討...



專家看法》善於組織歸納 原創性匱乏



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高度資訊化和數位化以後,固然會提高效率,卻也讓人越來越沒有耐性。年輕人從小在多媒體環伺中成長,講究效率是很自然的事。不過,一切講求效率的結果,會讓人逐漸忘記深思熟慮的好處,做學問時,也容易不求甚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習慣在網路上扮演多重角色的人,久了難免發生混淆,總有一天會忘了我是誰;就像演員入戲太深,下了戲以後還無法從扮演的角色中抽離。畢竟大腦受環境影響,和行為間又有交互作用,因而衍生出難以負荷的精神壓力讓人憂心。



另外,電腦及網路只利於瀏覽,真正有需要的資訊還是得下載,回歸到紙本精讀,否則,習慣了快速瀏覽,下載及複製,最後會讓人忘記思考,慢慢就習慣不會多加思考了。



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年輕人過度依賴網際網路,資訊取得太容易,複製和貼上的動作已經逐漸取代過去跑圖書館,作筆記的苦功夫。可是,捨棄傳統思考,吸收的老法子,改用蒐尋,整合的技巧,會逐漸遠離閱讀,知識只是不斷的資訊蒐集與整理,不再有累積效果。



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陳質采:高度數位化的工具令現代年輕人越來越善於組織、歸納,但原創性卻相形顯得匱乏。現在很多學童可以用電腦所附的圖案、色塊拼出很熱鬧的畫,卻無法憑靈感或思考提筆作畫,就是很好的例子。



提供替代休閒 把孩子從超現實拉出來



怎樣把孩子從沈浸在多樣媒體的超現實環境裡「拉」出來?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長洪蘭夫婦對待唯一寶貝兒子的作法,或許可提供不少家長參考。



「我讓孩子體驗冬天窩在棉被裡看書,是多麼舒服的一件事。」洪蘭笑說。而且,她花功夫買了好些經典名著讓兒子細讀。讓孩子有機會嘗試,才能「比較」。



但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洪蘭的兒子還是在電腦上看完整套哈利波特。



不過,曾志朗家裡沒有電視。洪蘭說,1992年從美國搬回台灣時,電視機摔壞了,兒子也沒要求,就順理成章沒補貨;一家人過著沒有電視干擾的生活,「真的省下很多時間作別的事」。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常玉慧只要出門,一定會把電腦滑鼠藏起來。在她家,只有將分內事完成的人才可申請上網,而且電腦放在公共區域,孩子上哪些網站瀏覽,都逃不過她的法眼。



臨床心理師游乾桂則提醒家長,提供孩子替代休閒方案,家人一起散步、談心、騎腳踏車,都是很好的選擇,避免孩子過度依賴媒體。



【記者梁欣怡、楊清雄/特稿】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4-06 01:00:53
>>於是,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

>>夕陽的絢爛、清新的早晨空氣、徜徉在草坪上的感覺…

>>一切都變成文字敘述,而不是實際生活中的記憶。



這段寫的真好。的確,有了網路,許多事都可以在彈指間進行,

俯拾皆是的影片、文字成了我們真實生活的替代品。



今天,走過弘道旁的那顆鳳凰木,想著過往的畢業致詞:「又是鳳凰花開

的日子,學長姊們……」,那時年輕的我又何嘗見過鳳凰木開花?可是大

家都這麼寫,也就不自覺的寫了。



現在,新時代的我們、孩子們處在網路時代裡,是該回到現實了,不要讓

「絢爛的夕陽」、「清新的早晨空氣」、「徜徉在草坪上的感覺」只活在

影片裡。

2005年4月5日

感想之於學姊的教甄經驗談

聽完這場演講,比經過一整學期的試教還有用。系上應該多多辦這一類的講座才是。



◎教甄啊!試教啊!



microteach

想要考上老師,必需要準備好「筆試」和「試教」。筆試考的不外乎是一些死記的科目,當上老師後很少會到的科目。如何在茫茫考生中成為筆試中的佼佼者脫穎而出,成為百分之一或是千分之一能夠進入複試的幸運兒?這就得靠台灣最發達的行業「補習班」來幫忙。不管是誰,進了補習班,補習班能夠用最有效的方法整理考試所需的資料、考題,只要照著進度念,任誰都能具備相當的考試能力。(論準備考試來說,台灣補習班的教學法應該是世界數一數二強)



通過第一關「筆試」,迎著而來的「試教」成了高手過招的第二戰場。「試教」嚴格來說稱做「微縮教學」,將一堂40分鐘的教學濃縮成10-15分鐘,考生必需在短短的15分鐘內呈現教學最完美的一面,獲得評審青睞,才有當上教師的機會。我笑稱,這簡直是「一卷完美的教學錄影帶」。



可是「教學」真的有完美的嗎?我懷疑。看著學姊帶來的影片,評審評論試教者的教具不夠精良,講話的速度不夠慢,態度不夠大方等等,極盡吹毛求疵之能事。我不能否定這些都是教學的重點,但是這些是最重要的嗎?我們在當學生時會因為老師的教具不夠精良、講話太慢、態度不夠大方而討厭老師嗎?我們頂多拿這些當做茶餘飯後的笑料,而不會因此討厭老師。



老師最重要特質到底是什麼?我認為除了關心學生之外,還要擁有一顆積極上進,渴望教會學生的心。



可惜的是,面對著重表面的社會,依舊只能以評斷他人的表面做為求職的依據。所以補習班才能大張旗鼓的進行,幫助人們快速的加強表面功力,幫助人們如何在求職面試中表現出最完美的一面。



每每學姊演示試教的總總方式,面帶笑容、大聲的說早、肢體語言大方等等,但演示過後都會露出一付無奈的表情,彷彿說著:「對,看起來很假。但就是要這麼做。」



所以面對著無奈的教甄環境,準備教甄的學生們也只能無奈的走下去。



「沒錯,這一切都很假。但就是要這麼做。」

2005年4月4日

草莓族 講權益沒倫理 卻有創意

【聯合新聞網 記者鍾蓮芳/報導】

一般稱六年級後段班以降的社會新鮮人為「草莓族」,雖然這些新世代反對社會將他們標籤化,但是,在「草莓世代」一旦成為職場新兵,確實讓企業招架不住;不少企業主管發現,他們不只求職時態度草率、準備不充分,上班後偶遇挫折即快閃,眼中只有權益,沒有倫理。



面對這些「新人種」,主管也只有祭出管理新對策。台灣客服經營管理室副總經理魏慶良指出,要管「草莓兵」,不能以長官自居、指揮他們,而是要像朋友一樣表示關懷,才能收效。



這些企業主管對草莓世代求職、就業表現,歸納出十大特色:寫履歷輕率、潦草、空白多;儀態差,穿錯場合化錯妝;面試時頭腦空洞不準備;派任務,私人時間別想碰;迷愛情,活在夢境彼得潘;重名利,只想搭上直升機;愛娛樂,不好玩就沒興趣;遇挫折,立刻成了快閃族;拚創意,五年級望塵莫及;難管理,要關懷、不要權威。



魏慶良觀察,履歷是應徵予人第一印象,但新一代以為透過網路填資料就算了,面試重新填寫時常字跡潦草、介紹簡單,予人處事鬆散、率性印象,是服務業最忌諱的。



正式工作後,廣達電腦人才資源部副理廖哲鉅觀察,五年級以前的人多半乖乖為工作調整自己,六年級後段班普遍有「工作要為他調整」心態;眼中但知權益,對職場倫理「冷感」得很。



他還發現,「網路創業效應」製造出滿街總監、總經理,年輕人因而掉入職稱「通貨膨脹」迷思;只想抄捷徑賺錢、搭直升機「當大官」。



好樂迪三重店經理王增隆認為,新世代不願被規範,討厭制度,工作初期即使認真投入,多半希望取得同儕認同;一旦壓力來臨或同事關係生變,就如人間蒸發般不告而別;更糟的是,一旦主管施壓或遇到期限將屆,任務無法完成,他們便當「快閃族」來逃避壓力。



儘管如此,企業主管認為,新世代有創意,運用高科技能力更厲害;這群台灣富裕、政治解嚴後長大的孩子,猶如「新人種」,職場主管最好尋找新方式來管理。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4-04 01:20:55
現在的孩子也是,講權益沒倫理。不肯遵守規定,反過來卻不停的要求老師。我們

班上指導老師直嘆:「老師難為。」






  • 留言者: wanttotravel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4-04 17:43:13
可是我們班的學生都很服老師耶

所以一進去就要好好帶

等他們不聽老師的話的時候就完了@@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4-05 00:18:51
那很好啊,實習應該會很順利。

我實習班上的孩子比較活潑,導師也拿他們沒則,據說還氣哭實習老師呢!導師一

看到我們是男生,直說:「還好你們是男生,他們比較不趕造次。」




  • 留言者: beautydream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4-05 23:01:20
ㄟ....

感覺上...

你們班...好像跟我們班...沒什麼兩樣...

哀~~~~

大家一起加油吧!!!

希望....能順順利利~~~~ya!!!

2005年3月25日

2005/3/9「自然探索」《聲音》

首先,很高興的我們這一個教學小組多了一個強勁的生力軍—敬達同學。敬達同學的創造力豐富、精力旺盛,搭上我這位慢郎中真是再適合不過,相信可以替這門課增色不少。



這一週上的課程是「聲音」,主要的活動有二個:看「聲音的振動」和「紙爆竹」。



先談談第一個活動「看聲音的振動」,它很簡單,也很無聊。



這個活動利用塑膠袋和圓形筒子以及數粒米粒。將塑膠袋剪成一大張塑膠布,舖在圓筒的開口上,將四周繃緊,做成鼓一樣的形狀。做好後,將米粒放在塑膠布上即大功告成。我們只要拿一個鐵質洗臉盆(其他能發出聲音的皆可)開口對準塑膠布上的米粒,敲出幾聲響聲,就可看見米粒在塑膠布上跳舞。



這種活動如果能配合教師的表演及三寸不爛之舌,相信應該會很有趣。不幸的是,這兩個才能我都沒有。於是「看聲音的振動」就在孩子們的匆匆一瞥下,立即轉頭回去玩紙飛機了。



第二個活動「紙爆竹」。這個活動有趣多了,因為每個孩子都能夠親手做一個。這令他們很開心,但是場面一樣混亂。



「紙爆竹」是利用摺紙的方式,將紙摺成一個小聲炮。只要將手中的小聲炮用力往外一甩,就能聽到一聲清脆的響聲。不同的紙質摺出的紙爆竹響度不同。我帶了三種不同的紙,讓孩子們自由實驗。



每每器材發下去後,教室就陷入混亂,再也沒有孩子願意聽老師上課。孩子們一個一個上前問老師這怎麼做、那怎麼做的,甚至還有請老師幫忙做的情形出現。我的聲音在十個孩子裡掩沒,再大聲都沒有用,先前建立的口訣「大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起來」已經失去效用,因為孩子們已經看出這個老師不會兇。眼神裡露出慌亂,心裡不停的喊著:「OH MY GOD」。



於是,安靜有制序以及混亂無序的教學方式又在我心裡掙扎。雖然我可以用絕對的威嚴建立孩子們對我的信服,但這種信服僅僅是因為孩子害怕受責罰的產物,對孩子內心而言,絕對沒有比較好。不過,混亂無序仍然令我非常困擾。

2005年3月14日

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中央日報 傅啟倫.臺北訊】



板橋縣政府舉行的「森林小學朱台翔校長巡迴演講」,吸引了大批民眾,現場座無虛席,近四百位家長齊聚一堂,聚精會神地聽朱台翔暢談「如何教出會思考的小孩」。演講高潮不斷,不但家長聽得津津有味,小朋友也陶醉其中,最後朱台翔還特別請在座的小朋友站起來,接受大家的掌聲和讚美,因為他們安安靜靜聽完演講,現場氣氛溫馨愉快。



全家出動的陳媽媽說,這場演講給她很大的震撼,因為她過去很不懂得怎麼和孩子相處,雖然覺得管小孩、罵小孩不是一個教育的好方法,但也不知道除此之外還能怎麼辦。但她在演講中卻聽到朱台翔說,要提供小孩「事情的真相」,讓小孩發展出自己思考、判斷事情的能力。不知道原來一直以來都用錯方法,小孩不能一直命令,命令久了,就沒有自己想事情的能力了。她說,從今以後要練習不對孩子說「命令句」。



也是帶著小孩一起來的吳媽媽表示,會想來聽演講是因為自己的脾氣很不好,只要工作太累就會對小孩大吼大叫,所以家庭氣氛低靡,自己也很不快樂。昨日聽完演講很有信心可以擺脫問題了!以前把自己的責任看得很重,會一直要求小孩跟上腳步,結果讓自己壓力很大,小孩也遭殃,聽完演講我才發現,要先懂得愛自己,才能好好對待先生和孩子。



因為好奇森林小學教育而來聽演講的李先生表示,他原本對森小的教育方式有些質疑,但朱台翔的演講讓他一掃困惑,「她不只是在談怎麼教小孩思考,更重要也更核心的是讓自己重新意識做為一個人的價值,覺得很棒!」



朱台翔巡迴演講下周六(三月十九日)將移師高雄市,並將陸續在臺中、新竹、桃園、花蓮等地舉行,活動免費入場,歡迎民眾預約報名。報名電話:○二—二三六七○一五一轉一一一。



--------------



有空去聽吧!

2005年3月8日

為什麼要念研究所 - 李遠哲

研究所和大學的差別:

大學所學的是人類已知的學問,研究所要探索的是未知的學問



我過去三十二年在美國的大學真正的工作是培養研究生,從1968年開始當教

授,在芝加哥及柏克萊的26年裏,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和研究生在一起的,最

欣慰的是對培養下一代科學家有些貢獻。我是化學物理領域的教授,你們若到

美國各大學去訪問,常會遇到我的學生,若問說那個實驗室培養最多化學物理

的教授,答案一定說是我的實驗室。孔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培養下

一代,我是花了些心血。



記得以前每年九月,總會有很多的年輕學生來到加州大學,有的想研究化學物

理的學生,對我的題目很感興趣,就會來和我討論幾次可能的研究題目。每年

我都收二至四位學生,剛開始時,這些學生總是要我告訴他們怎麼做,用什麼

方法做。而我總是老實地告訴他們,如果我知道要怎麼做、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我早就做了,這些問題不會留到今天給你。因為我們各大學做的較好的教授

,真的是走在知識的最前面,每天都在推動知識的前進。對於未知世界的探索

,可能知道該怎麼走,但並不清楚應怎麼做。



新的研究生剛到研究院時,是需要有些調適的時間,要認識自己要做的研究工

作是會有很大的疑難,因為我們是要去未知的世界走出一條路。面對新的同學

,我總是告訴他們,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但是我不確定是否是最好的方法

。大半的同學都覺得很奇怪,到好大學、跟好教授做題目,但剛開始時卻什麼

都不懂,這其實是常發生的事情。我以前每次和我的指導教授討論,教授所能

提供的也很有限,有些提供的也不是很好的構想,甚至根本理念有錯。研究生

將會看到自己和教授一起走入未知的世界,在某些方面,教師可能懂的不會比

研究生多,但在其他方面則不然,教授經常知道以前為什麼沒有走通,以後要

怎麼走,而這種經驗在研究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每年研究所開學時,我都會感到大學部的教育和研究所的教育有很大的脫節。

最大的原因是明明我們對世界的知識很有限,人類到現在也還是無知的,僅管

從事學術工作的人有滿腦袋的學問,但對地球上所發生的事情的瞭解,只是一

小部分。當中學的老師們急急忙忙的把人類已知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時,應告訴

學生還有許多是未知的,說那些事情是需要探討的。因為很多研究生習慣接受

人類累積的知識,以為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是相當完美的或人類的知識是很多的

,會忽略以前所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在中、小學教小孩時,應以好奇、

探討為原則來帶動學習,才是對的教學方法。若是在學校時只有灌輸,即使小

孩是天生的科學家,在成長的過程中一直以為該知道的已都知道了,好奇心就

沒有了。經過小學、中學、大學時,到研究所時,探知的動力已被磨損殆盡

了。



「訓練」是重覆學習已知的事以做的更快更好,「教育」是要培養能力以解決

未來的問題前兩年,我曾經因為擔任教改會召集人的工作而到全省各地作巡迴

演講,這些演講的內容,多是針對國中、國小的義務教育而講的。在演講中,

我常提到教育改革要政府解除對教育過多的管制,學校要能自主,真正要改的

目的是要把每位學生培養上來。我們目前的教學,只有一個方向,一個進度,

會造成有些學生跟不上,以為自己這裏不行、那裏不行,而失去前進的力量。



我們在台灣的教育工作,常常沒有把「教育」和「訓練」這兩件事分開,教育

是教一個人學做人、學待人處事,是要學解決未來的問題。若是要訓練一個技

術工人,則要重覆訓練。比如說做腳踏車,相同的時間內,熟練的人可以做六

部腳踏車,不熟的人只能做一部,前者的生產力是後者的六倍。訓練是已知要

如何做的,做的更快,但在求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比

如說若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是分子碰撞、角動量、散射角度,我可以講的很清

楚,你們也會瞭解。但若我出些習題給你們做,有些乖巧的人,可能很快會把

習題做出,有些人可能要很久,還有一部分的人可能沒有搞通。但較快懂的人

,也許成績、分數較高,但不表示科學研究能力較強。



就如同在我們受教育的過程中,光是懂沒用,不能快則考不好。我們不是讓學

生了解自然現象或是教導他們如何去探求學問,而是給他們很多題目回家操練

。若是做過、有印象的題目,則會考的很好,否則考不好。從國小起,學生都

是在學校受考試訓練,不是受教育。學校在訓練學生以最快的速度解答,而這

些問題都是人類已經解決的問題,要學做的快,實在沒什麼了不起。



我認識一位大學教授,他的小孩很聰明,所有的問題都會解,但在台灣的國民

中學裏,卻是位後段班的學生,因為考試時,解題太慢。另外有一位教授的小

孩也是後段班的學生,到了美國後卻成為高材生,老師每天稱讚他。這是因為

我們不重視教育而只重視訓練。在座可能有很多人是如此被折磨過來的,若到

了研究生還不改過來的話,尤其想要做一個科學家,前途會很暗淡。「教育」

和「訓練」的差別,在研究生的階段特別重要。



激勵學生學習的最佳方法是教授以身作則、培養學生成功的經驗、研究群間經

常共同討論、彼此學習我在1967年到68年間曾在哈佛和賀胥巴哈

(Herschbach)教授一起做研究工作。在1971年時,我到芝加哥學教書,賀

胥巴哈教授來芝加哥大學講演。當時有感而發的告訴我:「遠哲,你們六Ο年

代時,做科學研究的動機是熱情,但現在七Ο年代的學生,把它當作一個工作

看待。」他一直看著我,表示很懷念在六七、六八兩年我們共同擁有的好日子

,而覺得現在的學生已遠不如以前。但我告訴他,我到芝加哥大學之後,發現

這裏的學生也都非常努力。即使到了1974年,我到柏克萊之後,我的學生也

都很努力,他們都日以繼夜的做研究。



有位柏克萊的希柏格(Seaborg)教授告訴我,在我搬到LawrenceBerkeley

Building78之前,下午五點鐘,所有的燈就暗了。而我到了之後,每天晚間

燈火通明,學校有了新氣象。因為我對科學是滿懷熱誠的,學生跟著我做。而

希柏格教授晚上不回實驗室、週末也不來,他的學生也不會回去。過了幾年後

,我去德國拜訪一個研究所,有位教授也對我說類似的話。說他的學生每次休

假回來,第二天就討論下次去那裏休假,也許他應要把他的研究經費給我,因

為我在美國這麼努力。我告訴他,如果你常常在實驗室,學生就不會一直在計

畫下次的旅行到那裏去,而是計畫下一個實驗是怎麼做的。若是教授保有年輕

時的熱誠,想必學生會跟著走的。所以當很多老師說一代不如一代時,該檢討

自己是否變老了,是否花較少的時間在做科學研究,若每天在未知的世界奔波

探討的話,我想還是會有很多年輕人跟著一道走的。以身作則,學生不但會跟

著你,有時會跑的更快。



此外,我們應多鼓勵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努力往前,千萬不能如我們在國小或

國中時一樣,所有的教導只有一個進度,一個方向。老師一直說你這個不會,

那個不會,一直說你不行,你不行。學校要成為一個成功的地方,而非一個失

敗的地方。學生要成功才會往前走,這在設計題目給研究生時即要注意,因為

研究生在四、五年之內要離開,若頭幾年沒有結果,很容易失去信心,讀不下

去的。英國的情形就常是如此,因為英國的學校獎學金只有三年,時間到了,

給學位就走。我曾收了一位英國牛津大學的學生,他有很好的推薦信,也非常

聰明,但他以前的論文題目做不出來。我因為知道他沒有成功的經驗,馬上設

計一個實驗,讓他有成功的信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常需要幫助,特別在

最困難的時候,更要提他一把。

我在美國努力那麼多年,也不知自己做對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只是看到很多

學生滿懷熱誠進來,滿懷熱誠出去。其中,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位挪威來的物理

系學生,在博士論文之中對我表達感謝之意,而對物理系的指導教授,只提寥

寥數語。他說他在我的實驗室裏,能儘情享受研究科學的熱情,並經常和大家

一起討論。教授能常和學生在一起,關懷他們、一起討論是很重要的。



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為學生營造很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有成就

的人,比指導學生研究的方向更重要我到芝加哥大學教書後,前後陸續做了八

、九個很複雜的儀器。若所有的儀器我都自己做,大概三個月可以做一個出來

。可是我要學生做,他們剛開始什麼都不懂,連畫機械圖都不會,很多事情都

要慢慢教他們。從功利的觀點看,教學生做實驗是不會比較快,同時,一個研

究生常常到了可以做實驗時,就已寫好論文,要說「再見」了。但從人才的培

養及享受來看,沒有什麼可比看到年輕人學成的感覺更快樂。我常向年輕的教

授說,多花些時間和學生一起做實驗,雖然表面上自己浪費時間,但長遠看來

,對自己發展及整體的發展是很重要的。



對於我們不知的未來世界,在和學生摸索、討論的過程中也不一定能解決。但

若是教授耐心聽,指出問題,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學到不少事情。重要的是,一

起做科學研究是很有趣的。學生剛開始時,常提出一些很笨、不合理的問題,

經過幾次解說後,就慢慢地提出很好的問題,變的很能幹。啟發學生比指導學

生方向更重要的。



我最不喜歡看到有些老師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工,常要學生做很多事。在英明教

授的領導下,可能學生可發表很多文章,為指導教授解決了一些問題,但很可

能沒有學到什麼。我一定會讓我的學生有主導的機會,而不是我的一雙手去推

動我自己的工作。每次教授要學生做一件事,都應以身設想,是否自己願意花

這麼多時間如此做。當然若是學生自己願意做的,有自己的構想,又是另當別

論。



此外,要培養學生就要有責任為學生營造很好的研究環境。所謂好的環境包括

大環境及小環境,大環境是一個大學、一個學院的環境,小環境則是一個研究

室的風氣。我到過美國很多大學,每次講到芝加哥大學,都很懷念。因為該校

不大,教授之間很多討論。在創校時,洛克斐勒先生就說這是所研究大學,教

授不但要教書,也要做研究。每年三個學期,總有一個學期可以不教書,專心

做研究。每個教授中午都在教授餐廳吃飯,彼此常常有很多各種學科的討論及

活動,感覺這是個學者的社區。



而到了柏克萊的化學系時,規模很大,什麼都有,但也因此減少和別的教授溝

通、互動的機會。對一個研究室來說,研究生之間要如何坐在一起討論,把自

己的困難講出來,也從別人學到一些東西,是教授很大的責任。此外,一個教

授在收了研究生之後,也應負起營造一個環境,讓研究生可以有毫無牽掛地做

研究,這包括有足夠的錢可以解決衣食住行的需要,但不要有太多錢去煩惱要

如何花。也就是說,收入可以到吃住都沒問題,但不能到每星期都去聽歌劇。



此外,我們要讓年輕人多接觸學術上有成就的人,並和他們討論學問。如此可

以打開年輕人的眼界,並知道有成N的人在想什麼、有什麼遠見?為什麼他們

有那麼大的成就?年輕人一定會發現,即使很有成就的人,談了之後,也覺得

不怎麼樣。如果自己努力的話,一定可以做的比他們好,這也是和名人接觸的

另一優點。




學生找研究題目切忌好高鶩遠



在過去幾年內,有些美國的教授朋友告訴我,他的大陸學生好高鶩遠,常要做

些艱深的題目,以為解決這些問題,就可以得諾貝爾獎。這些學生不了解科學

研究的能力是一步步學來的,研究的題目不是圖書館找的,是教授根據以往經

驗所得的題目,若學生覺得那個教授的題目有趣,則跟該教授做論文。事實上

,我們科學所知道的很有限,每個人在研究中,會發現奇妙不能解釋的現象,

往往成為以後的題目,這些題目剛開始是從年長的人得到的,但年輕人慢慢地

就知道如何解決。



學生好高鶩遠不是研究科學的好習慣。有時候,有的學生也很狂妄。記得我在

台大化學大二時,常和台大物理系的學生談世界上許多還沒有解決的理論。不

懂為什麼愛因斯坦這麼聰明,還不能解決地心引力、電磁場、強力弱力的一些

問題,把力、場從更根本的方向統一起來。我也曾買了很多相關書籍,想解決

許多愛因斯坦不能解決的問題。對於好高鶩遠的學生,教授應指導其先從根本

了解,發覺有些路不是此時能做到的,很多的成就是一輩子的努力,是一步步

的走上去的。好比從這裏到二樓,要一步步走樓梯上去,若要一步跳上去,可

能要跳一輩子也跳不上去。




結語:人生最有趣的事是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我總覺得世界上,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的人不一定要那麼多。每一萬個人中,有

三、四十個人做就夠了,如此社會的負擔也差不多。還有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做研究工作,不能鼓勵每個人都從事研究工作,或以為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不錯

。更因為研究工作的職位空缺是有限的,不能盲目的要研究生做研究,把每個

研究生當作將來要做研究工作的人。



我國每年增加約二千個博士,包括有一千兩百位從國外回來及八百位國內的博

士。不應是每個博士都做研究,很多人可以投入實務工作或是生產界,學的技

能也可以對社會做出貢獻。如教育界國小、國中之老師,政府界的環保工作等

等也都很好。真正研究工作人員,應是真的對研究有興趣的人,讓這些人可以

沒有失去工作的憂慮。



有一年輕人說他小時候原本父母親因為家庭環境不好,要把他送給別人養。但

他為了可以留在自己的家中,向父母親說「我可以不吃飯,喝水就好,不要把

我送給別人。」後來他母親也因此沒有把他送給別人。要享受自己的人生,則

要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錢賺少一點沒有關係,沒有飯吃的時候,喝水就好。因

為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則會努力的做,努力做則會有些成就,有成就會受到鼓勵

,就會有成就感及滿足感,這是人生最有趣的事。所以只有真正熱愛科學及喜

愛科學的人,才需要從事研究工作。若是國中國小教育能如此的教育孩子,不

要鼓勵所有的孩子只重視智育及升學,則真正做研究的人可能越來越少。



有個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在得獎時說,學校對我很好,給我做研究,給我錢,

又給我好學生。我的一輩子渡過了很興奮、很快樂的日子,再也沒有什麼比做

研究更高興的事。對於真正對科學工作有興趣,而且又能做出貢獻的人,從事

研究工作,在人類未知的社會走出一條路的,也如同在原始森林中漫步、探索

一樣,是那麼的有趣、值得的。

補習有錯嗎?

  又到了放榜的季節,每每到這個時間,新聞中總會報導一、兩個天才型的人物,不補習、成績好、又是連中一、二、三類組的榜首。新聞媒體、教育部都想藉此提倡不補習也能考的好,但是我有疑問?



  我從小是一個不補習的小孩,不喜歡補習,成績普普。雖然父母不斷地催我去補習,成績才會好,才學的多。但我總是不聽,因為我喜歡用自己的步調,學習想學的事物,慢卻踏實。



  可是現在的台灣的學習環境卻不容許學生慢慢學習,小考、週考、月考、段考、隨堂考…考考考,時間的壓力逼迫學生不停的背,不停的學。資質普通的或是尚未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的(我比較喜歡的稱呼)學生,課程前段尚未學踏實,就被逼著學後段。如此惡劣循環,如何能將課程學好呢?



  補習班的教學方法讓資質普通的學生得到了救贖,昂貴的救贖。補習班的教師替學生唸書,替學生整理重點,預測考題,用生動活潑的教學,盡量讓學生聽過一次課後,就能夠學起來。這不是太完美了嗎?學生不用看書,不用預習,一切的一切有補習班教師替他唸,學生只要背老師要他背的,不用學會其內涵。但是對學生來說確確實實的有用。



  雖然我不喜歡補習,但又不得不承認補習班在社會中有著不可抹滅的地位。

2005年3月7日

小腦萎縮罩全家 慈父兩頭燒

鄭心媚/台北報導



「碰到問題時,我沒想這麼多,就是往前走,解決問題就對了。」一家四口,媽媽罹患小腦萎縮症,一對兒女亦恐罹患相同病症,在台北市內湖焚化爐操作輪班工作的黃智勇,雖然已經五十歲了,卻仍不改年輕時在十五天內步行環島的壯志,仍然樂觀、積極的面對人生考驗。



病魔 連兒女也不放過



民國八十五年,黃智勇的妻子才剛滿四十歲,卻突然無法正常的行走,搖搖晃晃的經常會跌跤,說話也口齒不清,經醫師診斷後確定罹患罕見的小腦萎縮症,這種疾病是罕見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黃智勇不死心的帶著老婆到處求醫,幾乎走遍了台灣地區有名的醫學中心,可是得到的回答都令人既灰心又失望,醫師並告訴他,這種疾病的遺傳性很強,所以他的兩個小孩,也很危險,經過血液檢查發現,兩名小孩患病的可能性也很高。



發病至今已經九年的黃太太,她的大姐與二哥都已經因為小腦萎縮症而臥病在床,症狀甚至比秀明還要嚴重,可是她與黃智勇一樣樂觀、積極的面對人生,並沒有被病魔打倒,即使她現在已經不能行走,必須依賴輪椅,甚至排泄也要依靠紙尿布,甚至連吃東西都有吞嚥困難的情況,但是她仍舊積極的面對人生。



操勞 工作生活兩頭燒



過去家務都是妻子一手張羅,現在黃智勇得一肩扛起照顧家人責任,每天清晨上班前,他會揹著妻子到樓下的躺椅上,讓妻子待在她喜愛的門前,與來往的鄰居閒話家常,下午則有向社會局申請的看護到家中幫忙照護,晚上他則趕回家中,照顧妻子與一對兒女,對他來說,生活忙著兩頭燒,除了面對,一點怨言都沒有。



就讀高一的女兒,乖巧的在一旁看著母親,心中卻有太多的不捨,她沉默的看著母親與父親,眼眶不時泛紅,問她會不會擔心自己發病,她說,醫生檢查後,都不願意告訴她結果,對於發病,她擔心也沒有用,還是要繼續認真唸書。



陷困 盼社會伸出援手



兩頭燒的生活讓黃智勇疲於奔命,他說,以他目前的薪水,根本請不起全天的看護,所以上午只能讓太太自己一個人在家,這讓他相當擔心,過去就曾經意外吞服過多藥物的例子,還好放學回家的兒子及時發現,沒有釀成遺憾,所以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有個人整天的照顧他太太,以免再發生意外。



台北市環保局長陳永仁得知黃智勇的困境後,除轉達關切之意及致贈一萬元慰問金外,今早將前往內湖垃圾焚化廠探視這位同仁,並發起全局同仁慷慨解囊相助,也期望各界伸出援手。



-------------------------------------------------------------------------



小腦萎縮症 遺傳率達五成



鄭心媚



小腦萎縮症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神經疾病,遺傳機率達五○%,所以只要父親或母親家族中有任何一人罹患此病,生下來的小孩就很有可能也患有此病,依照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的推估,目前全台灣約有二千多人患有此症,為罕見疾病中最大族群。



由於此為遺傳性疾病,因此多數病友並不願意曝光,目前病友協會僅有三百多人,最嚴重的是有一個家族就有廿人患病,不過即使是同一家族,發病年齡和病徵也不盡相同,其病理是小腦、脊髓、腦幹之退化萎縮所致,小腦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中很重要的構造,小腦如有病變,通常會發生運動及平衡失調。一般小腦萎縮症患者的主要病徵包括身體會抖,動作變慢、精準度變差、走路步態不穩、容易跌倒,兩腳通常要張得開開的、眼球轉動異常、講話含糊不清、吞嚥困難等,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控制這類疾病。



由於萎縮症患者多有吞嚥困難的情況,甚至連吞口水都會嗆到,因此大部分患者最後都死於窒息,或者感冒引起的心肺衰竭。





2005年3月6日

2005/3/2『自然探索』第二堂課《隱形墨水》

第二次的上課秩序沒有好到哪去,對我來說教學還真是一項漫長的挑戰啊。


就讓我來替這次的教學好好檢討一下吧!



秩序部分


這次我在秩序控管部分做了一點小改進。

  • 分組:將10個小朋友分成兩組,一組坐一桌。

  • 建立獎懲制度:上課未經教師允許講話、上課隨意走動者警告一次,警告超過三次,到反省區坐5分鐘。

  • 獎賞:下課前表現最好的一組有糖果。

  • 建立口號:大眼睛,看老師;小嘴巴,閉起來;小屁股,坐下來。



    檢討


  • 分組沒問題,但是有三個小朋友不肯乖乖坐在位子上。一個要坐在老師前面,因為這樣可以看的比較清楚;一個本來上課就不肯乖乖上;還有一個拿著球棒到處亂晃,講也不聽。

  • 教師的警告對小朋友們好像只是另一個和老師的競賽,和老師比賽看看誰先抓到誰。當其中一個小朋友警告超過三次,我請他到反省區坐時,他一點也不肯,差一點兩個人上演捉迷藏。

  • 獎賞:好像更沒用。現在小朋友物質豐腴,小獎品、糖果對他們的吸引力有限,何況藉由獎賞來控制小朋友也不是一個好辦法。

  • 口號的部分,竟然只有三、四個人理我,其他的人還是為所欲為。不過使用口號還是比不使用口號好一點,至少有一半的人聽老師說話。



    教學


    這堂課我教的是《隱形墨水》主要是讓小朋友用棉花棒沾檸檬汁在紙上畫畫,然後再用蠟燭火烤紙。檸檬汁經過火烤過後脫水,顯現出碳的顏色。

    為了增加小朋友對自然觀察的能力,我增加了小朋友觀察檸檬的活動。設計了一個學習單讓小朋友從檸檬的外形、顏色、味道、觸覺觀察檸檬。不過有幾個小朋友覺得我的學習單太簡單了,沒有挑戰性。




    檢討


    因為我個人無知的認定這個實驗太簡單,以至於沒有事前做一次,所以上課的時候發生了不少問題。


  • 我發的紙太大張(A4)了,用蠟燭火烤太慢了。建議改成1/4 A4紙張,比較容易看到成果。

  • 蠟燭是很不安全的加熱器材,請找更安全的加熱器材。

  • 觀察檸檬的活動對於二、三年級的小朋友過於簡單,可以設計困難一點的內容給於二、三年級的小朋友練習。



    迷惘


    面對孩子們的嘻鬧,不聽老師的指導,真的讓我無所是從,不知道該是破口大罵好,亦或是放任他們隨意走動。「罵」對於孩子的影響不太,也沒有什麼實質的效應,孩子最多因為恐懼而服從,而不是真心認為這是一件對的事。可是不「罵」,教師對於失控的教學現場感到不安,孩子們也容易發生意外。兩者相較之下,我決定取其中間值,面對可能破口大罵的情況,改以嚴肅的表情面對。雖然心裡打算這麼做了,但是真正實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 2005年3月5日

    李遠哲:教育注重考試將造成學生沒有創造力

    【中央社 】

    (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日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今天表示,只注重考試的教育,將教出缺乏創造力的學生,台灣學校「訓練」重於教育,結果教出許多考試能手,並非好現象。



    李遠哲今天在台灣大學以「生活在急遽轉變的世界裡」為題發表演講時做以上表示;他說,大學是自我學習的地方,大學生應好好思考並接受良好教育,才能適應變化多端的社會,如果大學生只忙著考試,沒有時間思考或學習其他的事情,畢業後將遇到很多困難。



    他指出,教育與訓練的不同點在於教育教導一個人學習思考,想辦法解決人類從未解決過的問題,而不是解決別人已經解決過的事,而訓練是教導人重複別人已經會的事情,李遠哲認為教育不應以考試為導向,而應教導學生做別人不能做的事。



    李遠哲舉例說,美國總統小布希自西元二千年執政後,四年多以來的教育改革讓美國教育學到台灣教育的缺點,越來越重視考試,而鼓勵考試的後果,造成許多美國大學生的創造力與思考力不見了。



    他表示,考試題目都是「考別人已經會的東西」,出題老師也不會出他們不會的題目,這種以筆試方式評鑑人的做法是不對的,考試並不能評量出一個人有多大能耐,也考不出學生的創意與思考力。



    李遠哲勉勵台大學生,在急遽轉變的社會裡,藉由交流把意見告訴別人,比死讀書重要,學生不能把所有時間浪費在考試上,也不能讓學校佔有所有時間,應作自己的主人,培養學習的習慣,並拓展視野,才能培養完美個體。940302




    comments



    教育不是訓練,我同意。



    有創造力的人才是未來的領導者,我同意。



    但是,我也同意訓練式的教育可以教出一批高度可用性的學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放不掉訓練的緣故,創造式教學的風險大,教師要使用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教出一個有創造力的學生;而訓練的教學方式只需要中上的天資,即可教成一個「技師」。



    社會上大部份的工作(收入在金字塔的中下部分)都不需要太多的腦力與知識,大部分需要的都是「社交能力」與「熟能生巧」的工作能力。所以,訓練的教學方法也不能被否定為不佳的方法。



    但是對於高等教育方面,培養「高創造力」的學生就是最重要的教學策略。


    • 留言者: Fionali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3-06 01:07:40
    我從首頁連結看到你談教育,覺得有趣連進來的^^



    教育確實不應該只考筆試忽略學生創造力部分,

    老實說,測驗雖然有誤差,但是不考所謂的筆試,

    應該多數的人不會主動學習,大學生也一樣,= =||

    而且不是人人都適合李遠哲先生所說的教育,

    如同整個社會組成分子的多數並不是學者,

    用教育一種人的方式教育所有人,

    感覺還是有失偏頗的

    我這樣說話不會被版主罵吧=.=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3-06 15:16:03
    Thanks for coming by.

    妳的想法很對,我也這麼想。

    至於自主學習的部分,這是一個教育者長久以來一直想達成的夢想。也有

    些許體制外的學校達成「自主學習」的這個夢想,但大環境下,「自主學

    習」終舊是個夢想,離實現還很遠。

    學者教師指大學漸棄多元入學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五日電)台灣推動多元入學成效如何?淡江大學教授黃榮村今天指大學多元入學仍不夠多元,高中入學多元仍是假象,呈現的城鄉差距與階層落差是台灣社會深層結構問題,中壢高中輔導主任林宏茂指入學新制實施三年來只剩形式多元、實質已不多元,大學自主卻漸放棄多元入學,漸漸復古聯考。



    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今年進入第四年,三月即將開始甄選入學報名,四月辦理各校系指定項目甄試,許多高三學生與家長正在煩惱要不要申請及如何準備甄選資料,台灣心理學會公共事務系列論壇今天特別舉行以「多元入學多元嗎?談多元入學的公平性」為主題的座談會,黃榮村引言與高中教師座談時做前述表示。



    黃榮村提出多元入學的甄選入大學管道只佔一成七左右,多元入學高中的甄選管道雖佔四成以上,卻只依據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顯現多元假象。



    黃榮村認為多元入學無法真正多元的原因不是檢討入學方式就可解決,應由政府整體的政策因應,建議教育政策應有輕重緩急,訂定不同階段指標,例如補助指標型大學擴大招生、私立大學要有退場與轉型機制,還應加強就學貸款、弱勢補助與工讀金,學費在平均稅賦與稅基難以擴大下應考量彈性措施,教育部、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權責仍有待釐清。



    另一引言人國立台北師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吳毓瑩說,多元入學是否公平?要看與什麼比,原則不應以方法廢除篩選目標,讓不一樣的人才特質用不一樣的篩選管道,做法應公開評分標準、評選流程要透明、要有申訴仲裁機制,在多元下取得公正與信任。



    座談主持人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央大學心理系教授柯華葳最後指出,多元開放是必然的趨勢,教育政策及其社會議題需要大家共同關心與研討,在多元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消解考生與家長的疑慮。940305

    2005年2月28日

    《Smallville》第四季第十二集《Pariah》觀後感(有劇情)

    愛麗希亞一開始雖然劇中的每個人包括蘭娜、克蘿依、露意絲、傑森,沒有一個人能夠接納愛麗希亞回來,但我依舊很開心的看到克拉克終於能夠跟愛麗希亞在一起,畢竟改過向善的愛麗希亞真的和克拉克很配,而且也讓克拉克有一個能夠自由傾吐內心的對象。



    接下來,令人感傷的部分來了。儘管克拉克想要全心全意的相信愛麗希亞是清白的,但是面對愛麗希亞隱瞞手環的事,加上傑森遇害時克拉克發現愛麗希亞的圍巾,克拉克不得不開始懷疑。



    同樣面對自己最愛的克拉克懷疑的愛麗希亞不免難過,為何同樣擁有超能力的克拉克會不了解她,她開始相信,如果大家都知道克拉克擁有超能力也會猜想克拉克有涉案的可能。



    當克拉克要求愛麗希亞向警方說明一切時,愛麗希亞也提出了她的條件,條件是要求克拉克也向警方說明他擁有的能力。克拉克很抱歉的說他不能,愛麗希亞憤而離去。



    愛麗希亞希望能藉由克蘿依的手將克拉克的秘密公諸於世,於是設計讓克拉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展現超能力給克蘿依知道。



    知道秘密的克蘿依內心百感交集,開始對她辛苦蒐集的「怪事牆」產生疑惑。下決心拆掉「怪事牆」,在拆掉的同時,也感嘆為何克拉克不早點告訴她真相。(也不想想這是她自己造成的,一個無敵大嘴巴,在第三季吸入真相瓦斯時,寫了一篇報導毀了學校老師的家庭,此後,應該不會再有人願意講實話給克蘿依聽了吧!)



    不幸的,愛麗希亞被真正的凶手捉住,下重手殺害。克拉克發現時為時以晚,克拉克又流下了有史以來第二滴淚(現在的克拉克感情豐富多了)。最後克拉克雖然親手捉到凶手,但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往後幾天,克拉克將自己關在穀倉內整整兩天,自責為何不信任愛麗希亞,他認為愛麗希亞說的對,如果大家都知道他也有超能力,也許受懷疑的會是他,而不是愛麗希亞。



    我想,這是克拉克天生必需面對的問題,好似他承擔的責任遠比別人多一些。一旦擁有能力就想要把別人的問題通通攬到自己身上承擔。克拉克跟我們都一樣也是人,排除超能力,克拉克跟我們並無不同,承擔的情感更是類似。所以,我會勸克拉克別太自責了。也希望知道真相的克蘿依能真的成為克拉克的知心好友,替克拉克分憂。一個知道真相的女性朋友應該會跟先前的小皮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會是如何,期待。



    此外,傑森的母親露出本性找雷克斯談,要雷克斯親近蘭娜。雷克斯也不是省油的燈,找傑森合作企圖揭穿傑森的母親的真正目的。這也是劇情中很值得期待的發展,到底傑森的母親和蘭娜背後的刺青有何關聯呢?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