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9日

孩子只讀兒童文學?

昨日報載,有國內學者在兩岸四地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表示,孩子就應該讀兒童文學,背唐詩宋詞可以,但三字經等就不必。因為農業時代離孩子太遙遠了。筆者不禁好奇,這是什麼邏輯?唐宋兩代不是農業時代嗎?孩子讀兒童文學是必然的,但絕不能「只」讀兒童文學。

幾年前,大家都以為唯有英文是重要的。教改之後,社會大眾猛然驚覺:即使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在長期的忽視下,不但不足以談文化之傳承,甚至連應付職業上的要求都快嫌不夠用了。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要把兩三種語文學到足夠運用甚至學到高度的層次,是很容易的,重點是要把握到語文教育的要領而已。我們必須對百年來語文教育做一個全面的反省。


首先,建議趕快減少「講解式」的教學,老師盡量少講書,學生盡量少聽課,把 時間精力放在「經典」的熟習和大量白話文閱讀上。有的人會以為雖是白話文也須講說討論,對文義才能有更深的了解,現行的幼稚園及小學語文教學,總是把已經 淺顯得接近「白癡」的文章,一再講說,號稱「深究」,其實那些文章並沒有任何「深度」值得探究。


現今國小課本的文章真的淺近的沒什麼內容可言,談不上什麼深究。說實在的,連想請孩子在課文中找一句優美的句子都很困難,因為真的沒有一句談的上真正優美的句子。每每只能講述相關的內容或故事,而沒辦法真正深入文章的內容。也因此,孩子們往往無法閱讀厚一點的故事書,喜歡《哈利波特》都是喜歡他的電影,真正 看過書的廖廖可數。

 


人類對語文的理解和鑑賞能力之增進,最重要的管道是自己博覽群書以及人生經 驗的累積,而不是聽人講解。所有的作家都是飽覽群書後自然而然行雲流水、傾洩而出的。如果我們忘了杜甫、李白、施耐庵、曹雪芹是何以才華橫溢的,至少我們 應該注意到胡適之、林海音、余光中是何以博雅能文的。


多閱讀對孩子的幫助相當大。大學時期,有一陣子在《兒童讀經班》幫忙教導孩童閱讀中國古典經文,雖然只是簡單的反覆誦讀,對於孩子的背誦很有助益。



經驗於有些大學同學在對談時常引經據典,頭頭是道。詳問其中的原因,大都是小時候背誦的原故。這讓我對孩子小時候的語文教育更深深的堅信,讀中國經典與背誦的重要。

 


不讀經,缺乏源頭活水,只讓孩子讀兒童文學,就像只讓孩子吃大人咀嚼過的菜飯一樣。孩子「不應該」只讀兒童文學,他們自己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兒童文學,而非大人偽裝成小孩虛情矯意的作品。



【2005/12/29 聯合報】
建議國小教科書的編撰者,別再將淺白、無內容的文章編入課本裡,老師教的痛苦,孩子也得不到應有的知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