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取消免稅後 國中小老師減2節課

2008/12/16【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教育部「取消國中小教職員薪資所得免稅配套方案」出爐,預計在取消免稅後,國中小老師授課節數可比目前減少二節,國小導師再多減二節;必須有老師全天候照顧的「自足式身心障礙班」,則將採雙導師制;國中小及幼稚園導師費提高至每月四千元,幼稚園以每班二位導師發給。

全教會建議,配套方案的實施時間,應以「學年度」為準,如取消薪資所得免稅的實施日期訂在九十九年一月一日,配套方案就應提前自九十八年八月一日實施。教育部已將包括全教會建議在內的方案,提報行政院核定,受影響的教職員近二萬人。

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指出,導師費的增加可從取消免稅日同時實施,但在教師減少時數部分,每位老師教學的時數少了,代表需要增加新教師,但在學期中間再換老師,將影響教學,建議應在學年開始時即先行調整。

吳忠泰表示,全教會也希望老師的法定授課時數減少後,可有更多時間備課,而不是再去兼課、多領鐘點費,把新空出的時數交給新聘教師,讓那些早已取得教師資格的年輕流浪教師,提早進入教育體系。

在資優班、資源班、體育班部分,教育部指出,都比照一般教師減二節課;只有「自足式身心障礙班」,因需要導師全天候照顧,未來將採雙導師制。

中小學導師費,在取消免稅後,由目前二千元增加到四千元。

【2008/12/16 聯合報】


COMMENTS

希望是真的,而且不會被一些不懂的教育現況的人杯葛,現在的授課時數真的太多了,常常改作業到6點,也沒空多備課,受苦的是孩子啊!請大家多多關心教育!

2008年12月11日

考試怪獸 吞噬學習興趣

時報 更新日期:"2008/12/11 10:31"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台灣國中小學生數理學習興趣低落,也沒自信,卻能考高分,在全球排名還名列前茅。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林福來認為,這種現象與台灣「綿密的考試制度」有關,學生為追求成就,不得不應付考試,但壓力帶得動成就,卻提不起學習興趣。

林福來指出,很多國家在小學階段沒有考試,「我們卻是小學就開始考試」,形成台灣特有的考試文化,也與文化差異有關。台灣學生考九十分,家長會問:「那你其他十分跑到那裡去了?」西方學生考九十分,家長說:「考得太好了!」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導致台灣學生即使考九十分,還是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好,自信心不足。

台北市興雅國中教師兼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林壽福指出,有經常性考試就有壓力,就會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小學基層教師近幾年努力嘗試解決這個問題。教育部次長吳財順也坦承,台灣中小學生參加幾次國際學習成就評比後,確實發現「我們的學生卓越有餘,但快樂不足。」

我國許多課程都教得比其他國家早很多,也是台灣中小學生數理考高分主因。林福來指出,最近兩名IEA學者來台訪問,發現台灣有些數學課程比其他國家早教一到二年,「我們的高一數學,人家高三才教。」

林福來也說,我國中小學生成績「低分群」比例偏高,尤其與居於全球領先群的新加坡、韓國及香港等亞洲國家比較,其低分群比例在一○%以內,我國卻在八%到一七%,且隨年級增加而上升。

四年級數學低分群占八%,八年級拉大到一四%;科學低分群從一四%拉大到一七%,顯示我國在「帶好每個學生」的教育目標上仍有努力的空間。

2008年12月10日

台灣學生數學表現全球No.1 興趣卻倒數

2008/12/10【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小四生數學自信心 全球倒數第二

台灣國二生的數學表現全球第一,但對學數的喜歡程度和信心指數卻分居全球倒數第10名、第4名;小四學生數學表現全球第二,但喜歡數學的程度也在全球敬陪末座,對數學自信心嚴重不足,全球倒數第二。

我國參加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簡稱IEA)主辦,針對四年級與八年級(國二)學生進行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稱TIMSS 2007)」結果今天出爐。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新加坡、日本、韓國以及香港等亞洲國家學生的數學和科學成就均名列前茅。台灣小四生數學平均成績國際排名第三,與名列第一和第二的新加坡和香港有顯著差異;科學學習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二名,與第一名的新加坡有顯著差異。

台灣國二學生數學表現國際排名第一,與第二、三名的韓國和新加坡並列為最優等級國家;科學平均成績則排名第二,與第一名的新加坡並列為最優等級國家。

此外,調查將學生表現分為優、高級、中級、初級等四個基準,台灣國二生的數學雙峰現象比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國明顯許多,台灣國二生成績優等占45%,排名第一,優於韓國和新加坡的40%,但在低分群方面,台灣有5%未達到初級標準,而韓國和新加坡僅2%及3%,顯示台灣在「帶好每個學生」的目標上仍需再努力。

與上一次(2003年)的調查比較,我國小四生在數學和科學成就的表現比起2003年有顯著進步;國二生的數學成就也比前兩次調查有顯著進步,但是2007年國二生科學成就雖名列第二,比去2003年成績有顯著下降的趨勢。

喜歡數學態度 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除學習成就調查外,TIMSS也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自信心,在「數學正向態度」 (喜歡數學)上,台灣小四生在36個列入排序的國家中敬陪末座,國二生則是在49個國家中排名第39,兩項均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在「科學正向態度」方面,台灣小四和國二生的高科學正向態度人數的百分,都顯著低於國際平均,分列第23及28名。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向態度」排名較前的多數是非洲國家,成績表現都不理想。

台灣學生在數學和科學的「學習自信心」也顯著低於國際平均。調查結果顯示,包含我國在內的幾個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香港、韓國與日本,學生學習的信心指數都偏低。 台灣學生數學表現全球No.1 興趣卻倒數

2008年12月1日

寶貝「玩」音樂 不為圓父母的夢


【聯合報╱記者梁玉芳/台北報導】

2008.12.01 02:38 am

海洋大學藝文中心主任、大提琴家張正傑認為,學琴該是一件快樂的、好玩的事,千萬別逼著孩子坐上琴椅,「學琴不應該變成親子大戰」。

「但是,多少孩子是買了琴三個月後就放棄了?」張正傑有些不忍,他認為,音樂該是讓人快樂的,音樂是要「玩(play,是豷玩豶,也是豷彈豶)」的,「玩音樂,是很重要的態度」,所以孩子該由其中得到趣味,而不是負擔;但太多父母把自己的夢想加諸孩子肩上,太沉重了。

張正傑說,他不認為每個孩子都適合學音樂,有些孩子就是定不下來、音感不好,何必非學音樂不可?還有許多才藝更適才適性。

他指出另一種父母常見的謬誤是,「總是害怕輸在起跑點上」,兩三歲就趕鴨子上架。但他認為,「太早學彈琴、學拉琴,不見得好」;最好的時機是「孩子準備好了」,每個孩子的時間點不同,主動的學習永遠是最有效果的。

另一個謬誤是:學音樂不該是學會演奏樂器,而是懂得欣賞音樂之美,才談得上陶冶、抒發心靈。張正傑說,許多家長在意的是「我的小孩可以上台表演了」,音符有沒有彈對、拍子有沒有數錯;但是,更重要的是品味、鑑賞音樂的美;會不會拉、彈,都沒有心的感受來得重要。

張正傑說:「我是近十年,才真正懂得『玩』音樂的快樂。」即使歐洲學成、演奏無數回,「每次上台總是壓力大得要命。」他相信,有許多音樂家還是如此。

【2008/12/0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