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1日

學自會何止是學智慧

很多跟我相處過的學生,都知道我總是會介紹各種我所知道的面向,希望同學們能將 理論的概念與真實的情境結合起來思考。



有些同學因為在讀大學之前只有讀書和家庭生活兩個生活經驗,又因為沒有接觸深度媒體的習慣,因此對於外在事物常是貧乏的可憐,甚至連老祖宗告訴我們「灑掃應對進退」的道理都是懵懵懂懂。



我在年輕時也是常憑著血氣衝撞,但往往得不償失,然而,隨著社會閱歷增加,很多事情靜下來思索,成效也往往事半功倍。



過去我和幾屆的學自會相處,看到孩子們從青澀到懂事,總是相信「根深不怕風吹動、樹正何愁月影斜」,他們學會如何規劃一項活動、也知道如何執行一項計畫、同時明白如何分工合作、更知道如何尋求外力的支援,他們在學自會裡交到一輩子知心的朋友、他們在學自會學習如何和人溝通協調,他們也努力學習爭取與保障同學們的權益,他們也協助學校營造健康活潑的形象。我知道他們未來的人生會是不一樣,因為他們有別人所欠缺的生命經驗。



另外,也試著想想,

如果沒有學自會,學校哪來蓮花的香氣?

如果沒有學自會,從新生進來,誰替他們迎新?

如果沒有學自會的創意與努力,社團幹訓可能就只有五六場枯燥的講座!

如果沒有學自會穿針引線,各個社團是否可能各自為政?

如果沒有學自會的構思,社團最高榮譽的金花獎可能只是公佈欄上的一張佈告和一張貼在社辦的獎狀?

如果沒有學自會,怎可能有新生盃、老狼盃、系際盃的各種球賽,使學校更有生氣!

如果沒有學自會,校慶可能就只是排排坐在音樂館聽師長致詞!而且缺席就得記過!

如果沒有學自會,二三年級選課上限怎能增加?

如果沒有學自會,怎能爭取到行政部門增設就業輔導單位?

如果沒有學自會長期不斷的爭取,宿舍怎可能逐步裝上冷氣?

如果沒有學自會一再反映意見,門禁的問題怎能引起學校重視?





而這些「如果」看來今年都快要成為「真實」了!



其實從老師的觀點,學生活動少點、學生抗爭少點,成績可能自然會好些、行政決策自然也容易些,有何不好?



但如果我們相信「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這個道理,那麼課外活動往往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成績更好,學校進步的更快!事實上,過去幾年花師的發展比起財力雄厚、資源豐富的慈濟不遑多讓。比起驕傲自大、故步自封的東華也令人刮目相看,就是因為我們有學自會,而他們的學自會近年都難產!



我曾統計第六屆的學自會就業率,當年教師甄試的錄取率只有30%左右,但我們第六屆的學自會的同學除了兩位同學沒有考上老師,以及兩位同學考上研究所,其餘都成為正式教師。過去我邀請過一些我認得的我們學校早期學自會、學生會總幹事、學生議長回來分享,像是取得博士學位的陳添球老師、正在讀博士的游可如老師、剛取得碩士學位並且持續研究發表的張惠雯老師、還有一些我一下子也叫不出名字的學長姐,他們都異口同聲告訴我學自會或總幹事或議長的工作對他們生命的重要性。



所以,我始終相信,學自會何止是學智慧,更是生活智慧的操練。



因此,我們多麼盼望學校因著有你變得更可愛、更活潑、更多采多姿。





BY社教系傑華老師


  • 留言者: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22 00:06:52
傑華老師是大學期間少數令我佩服的老師,除了他無與倫比的親和力

外,對於學生的事務他比誰都關心。



今天學自會會長候選人難產,我也覺得難過,因為這麼一個生命中最能

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應該好好把握。



畢業了,這種感覺更加明顯,回憶的蠟蠋點起,同學們內心裡最感動、

最深刻的回憶,不是其他,就是社團。社團裡人與人的互動、分享、共

患難、感動,是永恆不變的回憶。



鼓勵還沒有參加社團的學生們,如果你有一點點動心,就加入一個你喜

愛的社團吧,一定不會後悔。




  • 留言者: function624
  • Email: visualphp@ktshopping.com.tw
  • 網址: http://taipage.taiyea.com/
  • 日期: 2008-03-02 07:02:59
你文章寫的真有趣耶



加油加油喔







2005年6月15日

蒲公英送舊有感

越接近畢業,越多話想講。人生果然是活在回憶建構起來的世界啊!共同的回憶,不同人相處的記憶都幻化成緬懷的元素。



面對蒲公英社團像是面對家的感覺,裡頭有我最好的大學同學們,社教系的同學,直屬學妹以及一群學妹的死黨室友們,幹部內的感情真是好到沒話說。雖然我並非幹部,大三時我勤跑社辦的程度,我真是把它當成家。



我常以最忠實社員自詡,不時賴在社辦裡,還好宗原社長不嫌棄,否則我應該會被趕出來吧。賴在蒲公英社團裡最大的收獲是認識許多熱愛大自然的人,他們開朗、活潑、有衝勁,更能靜靜地望著遠方的山頭,痴痴地看了半天。跟著這群天性樂觀的夥伴出遊、認植物、動物、地形、聊八卦、時事,真的很開心,不時的替我耗盡電力的電池充滿電力,鼓起最大的能量迎接下一個挑戰。



也許人生就像槲寄生,不停的吸取寄主的養分,等到吸取足夠的養分後,便進一步的成為別人的寄主植物,供給別人成長的養分。



蒲公英社的每個成員都是我的寄主植物,不停地供給我養分,慢慢的令我成長茁壯。希望未來某一天,我也能成為一棵寄主植物,替別人供給成長的養分。



最後,感謝宗原精心規畫這一場畢業茶會,我想這就是蒲公英像家的原因吧。 ^_^

2005年6月14日

提高師生比 讓老師照顧到每個孩子

呂傑華/花蓮師院社會發展所助理教授(花蓮市)



近兩千名流浪教師發起的「拯救國教」大遊行,看似只在爭取自己的工作權益,但「提高師生比、降班級人數」的呼聲,對教改的發展無疑有更深遠影響。



過去十多年來積極推動的種種教改政策,如今都面臨瓶頸,甚至引起更大憂慮。除了教育決策是否周全的問題,教改困境中,家長是關鍵所在。家長對孩子的過度期望,往往使得更輕鬆的學習,變得更競爭、壓力更大的負擔。家長關心的是立即可見的教學效果,對於影響學子深遠的教育體制卻漠不關心。



例如,師資培育多元化政策的用意,目的在於解構師範體系固化、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藉以使學生有更多元、活潑的學習方式,進而適應廿一世紀社會的發展,並透過市場自由競爭以及淘汰不適任教師的雙重機制來達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目的。



然而一般家長對於教師教學評價以及學校辦學成就的看法是「升學率高不高」,仍是智育取向主導全人教育發展,因此,對於班級師生比的重要性也就極為漠視。



教改的小班小校政策,用意就在使教師更能全面關心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也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生活、常規、品德,協助學生全人發展。以目前國小編制和課程規劃,一位導師需帶領將近三十五位形形色色的學童,老師必須利用僅有的下課時間,批改聯絡本和處理學生偶發的意外,在有限的時間和人力下,如何協助低學業成就的學童,實在是每位導師心之所繫,但卻無能為力之處。



過去幾年,學校班級的師生比雖有短暫時期提高,但隨著各地方政府負擔愈來愈沈重,最便宜行事的政策就是裁併小校、並且增加班級人數,如此既可以減少增班所需的教師人力費用,也降低各種後勤支援的教室、硬體設備、教具、水電、服務支出,至於教師的工作負荷以及學生的輔導與照顧則因為家長並不關心,也就且戰且走。



近年「少子化」更造成師資需求大幅減少,而當師資培育多元化卻沒有相配合的不適任教師淘汰機制,結果所有有助於學生學習最新知識的準專業師資,未來幾年都很難擠進國中小的大門,當教育機構缺乏新陳代謝,最後傷害的還是我們的下一代。



關心流浪教師也是關心我們的教育體制,「提高師生比、降班級人數」更是搶救國民教育的國家基礎建設。



【2005/06/14 聯合報】 @ http://udn.com

2005年6月13日

2005/6/1自然探索《植物拓印》




◎教學流程



拿出植物拓印的範例,說明印出來很清楚的條紋叫做「葉脈」。



出外整隊。帶隊到校園採拓印用植物。提醒要摘「葉脈」明顯的葉子。



帶回教室,進行植物拓印。下課前20分鐘開始收拾。



◎教學摘記



植物拓印,採集些許葉脈明顯的葉片,用水彩筆塗上想要的色彩,反轉拓印在圖畫紙上,可以隨心的編排想要的圖案,是一種簡單又典雅的創作。



半個學期的教學經驗告訴我要讓這群片刻不得閒的孩子們安靜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能各自做自己的工作。畫畫、勞作都是很好的方式。本次的活動內容正好是其中的一項,所以孩子們乖多了。



但是乖多了,可能只是我的一種錯覺,因為不時仍常常出現下列對話:



「老師,這個我做過了。」



「老師,我一上就做過了,好無聊哦!」



「老師,我不想做。我一定做不好,我也不會做。」



可能是聽了半的學期的緣故,面對孩子們的喪氣話漸漸的免疫,視為理為當然,心想這就是孩子嘛!回答:



『做過了,可以再做一次啊!這一次你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你還沒做,你怎麼知道會無聊!』



『你還沒做又怎麼知道不會做。』



對孩子們的期望愈低,失落的程度就愈低。反之,一旦孩子表現的很好,也能輕易的發現,予以嘉許。如此的教學態度快樂多了。



整體來說,這次課程孩子們都滿聽話的,課程上的很順利,不像以前常常有沉重的失落感,我喜歡這一次的教學。



◎教學活動上注意事項



1.注意顏料四處流散,每位孩子最好能發一張報紙墊著。

2.教低年級的孩子要注意水杯四周,做好吸水措施。

3.顏料容易四處揮灑,造成髒亂,可以提前20分鐘收拾,並請孩子們幫忙整理。

2005年6月12日

流浪教師612揭教改亂象

陳恆光∕臺北訊



  原本只是一群在虛擬網路上毫不相關的年輕人,在短短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內凝聚在一起,並將於六月十二日為拯救國民教育發聲而走上街頭。六一二拯救國教大聯盟總召集人陳君豪表示,這群被視為「草莓族」的七年級生,之所以有這樣的力量,主因在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現今教改亂象就是教育當局經年累月種種疏忽的政策所導致的嚴重後果,不藉著遊行,民意實在無法上達。




 從教改及小班制的只有口號沒有行動落實、師資培育配合的失當,到教師甄試僅有千分之二的極低錄取率,這些口號般的施政,都讓關心教育的人士極為不滿。在這個炎熱六月天裡,拯救國教大聯盟集合社會各界的力量,不畏社會各界的質疑,不畏勢單力薄,決定勇敢走上街頭,把教育亂象的真實現況在街頭呈現出來,聯盟並將於今日舉行遊行誓師,展現拯救國教的決心。



 陳君豪指出,日前教育部以華航考空姐為例,說六千個考一百個名額,同樣是擠破頭,競爭激烈,可是考空姐的人無怨無悔,也不會抗議要求更多缺額。言下之意,似乎說流浪教師上街頭遊行是不對的,想曲解六一二遊行的合理性。這樣的比喻不僅沒有考量兩者的時空背景,把教育部比作航空公司,更是不恰當。



 他進一步說,若把教育部與航空公司比較,請問有那家航空公司在還不知道要徵幾名員工時,就先每年儲備一萬多名儲備幹部?先跟這一萬多人收錢上課,還要他們考試,還要他們實地到工作現場實習,等到這些儲備幹部都通過受訓,也了解整個公司的運作流程時,總公司再說「對不起,我們下面的部門沒有缺,不需要這麼多人!其他人請自行轉業吧!這就是自由競爭!」



 陳君豪質疑,如果真的有這樣的航空公司存在不會被告斂財嗎?不過教育部現在就在做這樣的動作,如果教育部覺得這個引喻失當,那也請教育部不要再拿準教師與其他行業相比。



 他強調,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就在培育者是政府、任用者也是政府,只是前者是中央,後者是地方,難道這樣就可以互推責任嗎?就像一個企業的總公司,能與下面的分公司互推責任嗎?若要把教職與其他行業比較,請全面的比較,不要片面的比較,模糊大眾視聽!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11 17:11:46
說的好!




  • 留言者: imperza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06-14 02:29:47
恩恩~~

只有一句話:

學長幹的好啊!

(太厲害了,這種話,雖然我有感受,但是是我一輩子也說不出口的)

2005年6月11日

[轉載]教師問題省思

[轉載] 佚名



(一)現況(皆可從過去半年的新聞查證)



(1)新生兒減少

教育部估算今年小一入學人數的國小新生28.3萬人,到100學年時新生只有20.3萬人,以每班35人計算,平均全台每年小一新生要減371班。



(2)超額教師問題嚴重

台中縣教育局長王銘煜5月20日備詢表示,國小學生數明年約減95班,超額教師達188人,5年後超額可能達600人以上。



縣議員楊秋雲說,有教師擔心超額,到處家訪留學生,身心俱疲,她要求縣府未雨綢繆,保障教師工作權。楊秋雲質疑,國中5年後學生也銳減,教育局應及早因應,以免妨害教師權益。



(3)流浪教師不得其門而入

今年度確定不辦國小教師甄選的縣市已有宜蘭、嘉義、高雄、台中等縣市,其他縣市也因小一新生入學人數大幅減少,被迫減班,教師超額情形嚴重。今年全台灣國小教師缺額預計不超過100個(一般教師和專長教師總和),但要擠進這扇窄門的有10萬人,即使扣掉打退堂鼓的還有5、6萬人。



新聞資料一:

北市教甄



台北市教育局主辦的北市94學年度公立國小教師聯合甄選今起進行網路報名,共有83個缺額,普通科和英語科都超過20人,預估報名人數可能較去年多一倍,達15000人。



新聞資料二:

錄取名額減少 與多縣市同步 補習班看準商機 補習費調漲一倍



受減班影響,今年教師甄試的缺額在各縣市都變得格外「珍貴」,以屏東縣而言,去年國小一般教師錄取名額58名,今年到目前為止的調查結果只有8名,英語教師缺額估計還不到去年的一半。

不少有志當老師的考生,提起「教師甄試」便滿腹牢騷,說補習班前兩年的補習費只有8000多元,現在已經漲到1萬6000元,讓他們很無奈。





(二)困境



(1)現職教師方面



1.超額辦法各校不一,教師人心惶惶。



全台部分學校已經擬出超額辦法,有的則還在醞釀中。但大多採「後進先出」為原則,以在本校任教年資為判斷方式。其中,還有學校校長或主任訂定「不接行政就準備超額」或「行政人員免於超額」的不成文規定。若是教師背景雄厚人脈廣,則更為安全,學校可以產生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保住教師;例如:某教師具備特殊專長為學校所需人才、某教師教學能力深獲家長肯定、、、。各縣市教育局只負責調查各校超額結果,對於各校處理過程根本不會深入了解,也未設立基本超額處理要點。如此惡劣的校園環境,導致教師人心惶惶,尤其是無人脈無背景的的新進教師。



2.學校教評會握有大權,教師處於壓力下。



決定超額的名單或辦法多數是由學校教評會決議。為了飯碗,已有教師反應,平時除了接學校行政、舉辦活動、求教學表現的壓力,現在還要多多經營人際關係,尤其是與學校高層、資深老師的關係,因為這些人在學校有廣大的影響力,對於同屆有超額危機的資淺教師而言,往往人際經營的用心與否,就是決定去留的關鍵。曾幾何時,教師的自主性與尊嚴,已如風中殘燭。



3.各校出動搶學生,行政負擔重。



目前各校將班級數的維持,設為學校最重要的目標。已有學校暗示要求教師課後多做家庭訪問、拉學生,甚至主任帶頭於學期中趕至幼稚園拜訪建立關係,或與園長協商安排幼稚園家長、學生先至小學參觀、登記報名。美其名為幼小銜接,實則進行搶人攻防戰,更甚者到了新生即將入學的關鍵時刻,部分校長還會動用議員、委員挨家挨戶進行請託。如此現象,從正面觀點解讀,可刺激小學成長求進步。但從長遠來看,估計全台平均一年減371班,每年超額188人,政府若繼續忽視此問題,搶人情況勢必形成惡性競爭,延伸問題浮上台面。



4.縣內外介聘暗藏危機,教師回鄉夢難圓。



今年介聘成必v創歷年新低,教師申請調動多是因為結婚、回鄉的因素,只要調動成央A多半喜悅慶祝,而師資的流動也活化了學校成員組織。但現在各校教師因怕成為超額,調動前再三打聽、請託(調動講價、欺騙的情況,已被教師默認,見全教會縣內外介聘版),調動後憂心匆匆,深怕成為新校的超額羔羊,也已是不爭的事實(有教師擁有十八年的年資,去年調動成央A今年成為準超額教師)。一旦成為超額教師,就難逃年年超額輪迴的命運。對於新進老師來說,目前超額問題僅是冰山一角,很有可能熬不到退休就被資遣。(見教師法十五條)



(2)流浪教師方面



1.缺額迅速遞減,不知生涯的希望在哪裡。



今年估計國小教甄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去年約4%),各縣市陸續停辦教師甄試,離考季僅剩一個月,但全台目前確定辦理僅為台北市、台中市、桃園縣、屏東縣四縣市,且缺額不定。很多考生苦讀一年甚至多年,往後卻可能連考試的機會都沒有。若有幸考上,則難逃超額的命運,進入年年超額、適應新環境的輪迴。如此明確惡化的教職生涯,讓流浪教師不知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2.耗費心力,考試過程艱辛。



流浪教師身份不明,是弱勢的一群。為應付教甄,除了需籌錢補習,還需應付各考區提出的科目需求:



(1)各區科目不一:

有的加考地方史,如屏東、高雄;有的加考數學,如彰化、台中。

(2)出題方式不一

有的偏選擇,如台北縣、台中、桃園;有的偏申論,如宜蘭、花東、高雄市、台北市。

(3)配分不一

a. 台中市簡章(分兩階段)

初試:筆試(佔總成績40%)

複試:口試(佔總成績20%)及試教(佔總成績40%)。

筆試考科及配分:

1教育學科(50%)、2國語文科(25%)、3數學科(25%)

說明:教育學科包含:教育哲學、教育心理學、學校行政與教育政策

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學原理與課程設計



b. 台北市簡章

(凡進入複試者,初試成績不再採計,以複試成績為錄取依據。)

筆試:國語文(選擇題50%、作文50%)

教育專業:(選擇題40%、申論題60%)

複試:教學演示占70%,口試占30%



c. 屏東(六月一號宣布)

教育專業科目30%、國語文25%、數學10%、屏東文史15%、

口試(或試教)20%



若是考自辦的學校,則將面臨更多準備,歧異度更大。同時,更將因內定黑幕,不知為何就被淘汰,且申訴無效果。(雖有申訴管道,但處理速度緩慢,且仍受背後勢力牽制。所有的黑幕時空一過,煙消雲散,考生自認倒楣。)





3.流浪過久,進退不得。



在教甄無望之餘,很多仍希望從事教職者,選擇長時間代課(補習班裡教師邊代課、年年考教甄的人數龐大)。投入心力,無非就是能有一個舞台供他們發揮,相信有一天脫離每年被瞧不起的生涯。但是,投入的時間越久,其實消耗的不僅是時間、精神,更可能喪失學第二專長、轉業的黃金時期,想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估計大學畢業,若代課五六年,也已是三十歲,在教育界待久了,談轉業何其容易,難道要在應徵私人企業時,於履歷寫上「代課六、七年」的工作經驗嗎?

一個工程師、律師、護士被辭職,可以展現以往相關的工作經驗,繼續尋覓下一個棲身之所。教師呢?若不投身教育,其經歷是無法累積、無法被社會眼光認可,流浪教師處於進退不得的窘境是很辛酸的。





(3)師資培育方面



人口出生率下降、超額問題不見政府提出對策、公費生分發逐年困難、教師就業屢創新低、、,這些問題早在三年前就可看出端倪,今年、明年更是棘手!現況造成越來越多學生不願選擇讀師院,師資班也岌岌可危!一般大學修學程的學生僅將教師資格當備胎,觀望氣氛濃厚。師院學生素質迅速下降,校園師生氣氛低迷,尤其學生對未來生涯更是茫然。就業困難,將難以吸引優秀學生就讀師院、投入教職。現不見其深層危機,但往後勢必面臨教師地位下降、素質低落的問題,到時恐已回天乏術,欲振無力!





(三)檢討



(1)師資流動減緩,教師退休延後,誰受害?



師資流動減緩,教師退休延後,學生將成最大受害者。教育部曾表示,目前的師資多元是好現象,並且認為師資多元後,教甄難考、甚至是現職老師超額,本來就是必然現象。試問,若是連教職都一位難求,好師資哪來的舞台貢獻自己?國小學生很需要有創意、有活力的教師來帶領,但可預期未來教師的年齡結構將呈現中高齡趨勢,校園內不再有新進教師。





(2)放任縣市分割教育制度,是充分授權?還是逃避責任?



各縣市握有地方教育權,各縣市自行處理超額問題?日前苗栗超額教師被當成人球,就可看到縣市、中央互推責任。而未來各縣市超額問題只會更嚴重,教育部難道要繼續置身事外、逃避責任??





(3)教甄難考,各區考試差異大,考試制度真的公平嗎?



教甄準備不易,耗費心力、考科差異大(加考文史、數學、作文、教案、、),為何小小的台灣,考試制度要如此分裂?難道只因為縣市的自主性,考生就必須

照單全收、埋頭苦讀?



荒繆一:高雄縣加考文史,最後不開缺

高雄去年宣稱以後要加考高雄縣文史,今年一月宣布確定加考高雄文史,三月一號宣布預計在6月底7月初舉行,四月份宣布高縣小一生銳減教師超額,五月份宣布今年不辦教甄!!屏東也說要加考文史,六月一號確定缺額才八個!!



荒繆二:台中市有可能報名前一天才公布缺額

簡章說明:「台中市甄選類別及缺額以7月1日以前教育局網站(www.tceb.edu.tw)之公告為準。報名日期:7月2日起至7月6日」



荒繆三:基隆市從頭到尾愚弄考生

基隆市5月12日公布簡章,確定報名日期6月26日,簡章中還說實際缺額於94年7月4日公告,但5月30發新聞說可能不辦理教甄。缺額要等報名後才知道、發簡章不到一個月,竟說「不排除今年停辦,最遲6月中就會決定」。

(以上所言句句屬實,皆有新聞稿)



考生除了擔心加考地方文史,還擔心最後根本沒缺額!如此混亂的作業程序,恐怕只有台灣做的出來,竟還有官員說:「競爭激烈是好事,能提高教師素質。」難道讀好這些死板科目、為考試背熟地方歷史,就算是提高教師素質???

考試制度紛亂不一,有沒缺也不事先說明,先發簡章在說可能不辦,試問這不是欺騙考生、愚弄考生嗎?





(4)省經費、苦學生,如何對的起下一代?



1.超額現象持續、資遣謠言四起,教師教職不穩定,教學難以盡心盡力。

2.6月1號聯合新聞網報導,教育部發稿如下:國中小將開放5%兼任教師

國中小學教職,未來可望出現沒有考績、年終和退休金的兼任教師。教育部完成「國民小學與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標編制準則」修訂草案,開放國中小可以在編制5%範圍內,聘用兼任教師。新修訂的草案降低為國小每班學生人數以35人為原則,國中以38人為原則。國教司強調,這項準則草案通過實施後,國中小聘任兼任教師,仍需符合教師資格,不會造成教學品質低落,兼任教師由學校自行聘任。



符合教師資格=保證教學品質,真是睜眼說瞎話!連在職合格老師都可能因為罹患憂鬱症、忙讀研究所、、導致不用心教學(見新聞),遑論年年都需考教甄的代課老師。



當校園越來越多兼任教師時,會是怎樣的情景?老師有課來,沒課走;多校共用一師,無行政發言權;上課像上班,一節260;學生橫跨低中高,教材內容粗超化。待過學校的都知道,兼任教師與全職教師絕對有很大的差異,兼任教師志不在於此(觀察外師行為即可清楚明瞭),薪水反正不高,何需對學校認同、對學生盡責,只要教學別爛到被關注,都混的過去。



政策錯誤導致如今需靠聘任兼任教師來節省經費、解決過剩教師,還敢說不影響教學品質,這是欲鄙措A犧牲學生受教權,對的起下一代嗎?





(5)教師若抗爭不斷,全體教師形象受害,誰得利?



無論是流浪教師、超額教師、未來可能面臨資遣、、等問題,已不是教師可承擔或各校可以自行修補、吸收解決;教徵採聯招、各校訂定超額辦法、控管教職員額、這些方式無異是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



考試不易,苦讀準備卻無缺額、超額無解,教師當人球。若教育部繼續漠視現況、合理化罪過、不願承認政策失當、、,教師只會由不滿轉為憤恨,走上街頭。五一勞動節已是一波,6月12日即將有準超額教師大遊行(見新聞),訴求不外乎降低班級人數、控管師資培育機構暨招生名額、提高教育經費,規劃完善退休機制、訂定教師及學校評鑑指標,修法規範不適任教師等合理訴求。教育部長久以來不願面對問題、提出實際對策,放任教育環境惡化,將來只會有更多老師走上街頭為自己請命,且難保教甄失利者會有更激烈舉動。不明事情原委的家長、社會大眾,將如何看待老師?老師多如流浪狗、福利不錯還抗爭、言行激動無規範,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教師地位下降、教師形象受損。造成此惡果,到底誰能得利?







(四)衍生問題



一、無法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育行列



目前師範院校處於被迫轉型與維持原狀的矛盾中,一般大學修學程的學生,可以把教職當成另一個餬口的飯,但是師大師院體系的學生,經過一年實習,其素質都不差,比一般修學程或師資班結業者,有更高的比例能快速熟悉教學環境,發揮所長(見新聞),如今卻可能花費五年的光陰卻連教甄都過不了(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政策錯誤卻又不願著手改善,導致的後果就是無人讀師院、修教育學程者越來越少、優秀人才不願選擇以教師為本業,學生將教職當備胎。如此結果,難道也是師資多元化的德政嗎?



二、教育生態畸形發展



教師飯碗不再穩定,人心惶惶,需更用心經營重重人際關係,以防自己被列入超額名單!!難道政策的錯誤,導致人才的浪費、教育環境惡化、社會一同付出無法估計之成本,官員的解釋卻只有一句:「這是師資開放的必然現象!」試問倘若是必然現象,為何不事先預估延伸的問題,並做政策上的調整以因應未來之局勢。造成今日教育現況:各縣市教育局憂心超額教師、師院被迫併校或轉型、當政者互踢皮球、基層教師動盪不安、、,教育部雖合理化自己政策,但種種證據顯示所有相關單位實難辭其咎!!



三、教育品質下降



目前無職缺、退休潮已過,台灣的教師流動未來將趨近於零,如果再不關閉體制不良的教育學程、加快不適任教師教師的淘汰機制,未來除了師資過剩的問題,更可預期的是,教育將如一灘死水,學校內再也看不到新血注入。而中年老師每年將為減班超額憂心,把拉學生入學當成最重要的工作,教育品質難以維持,加上開放聘用兼任教師,學生的教育環境更是雪上加霜。我們的孩子、孫子都可能是受害者,試問,政府政策錯誤,為何要全民買單?



四、民意向背



社會大眾看到當政者是如此短視近利、無力解決亂象,難道不會察覺政府正在自圓其說、推卸責任嗎?「教育為國之根本」台灣教育體制的崩盤其實也代表著原本安定的社會制度正在瓦解中。

結鈴還需繫鈴人,政府若不在提出具體解決之道,仍縮減教育經費,則將與香港一樣,錯過挽救時機,大勢已去,只能向下沈淪(香港已惡化為「教職共享」、「同工不同酬」等問題)。





(五)質疑



疑問一:就業窄門合理嗎?

教師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未來更是每年估計超額一百多人,教育部敢解讀現況說:「競爭激烈是好事!」,以合理化教師的超低就業率!但如果台灣的現況是:醫師就業率、工程師就業率、律師就業率不到百分之一呢?難道這也是好現象、也是合理的社會制度產物嗎?那只會代表台灣正處於崩潰邊緣罷了!!





疑問二:考試過程合理嗎?

各縣市制度紛亂,先報名再公布缺額、先發簡章後說沒缺額,難道這就是無辜考生該接受的嗎?政府只會大言不慚地說,考試激烈,教師素質提高,卻不知檢討實際混亂的狀況,姑息各縣市。努力想求取教職飯碗的考生低賤如螻蟻,任當權者禮G、愚弄,這合理嗎?





疑問三:想當老師錯了嗎?

經研究調查,各職業中,當老師者最有成就感,尤以國小教師成就感最高。不論任何考量,若是曾有心以教職為終生生涯,選擇讀師院、修學程、讀師資班,最後竟將面對茫茫未知的未來(讀師院者,比一般大學生更為茫然)!難道想當老師是愚笨的抉擇嗎?





疑問四:節省教育經費合理嗎?

分析目前教育問題,教育環境正在迅速惡化中。一直縮減教育經費,想退的人退不得,想進的人進不來,外加教育部的最新政策「開放兼任教師」,以節省經費、解決師資過剩。深究其出發點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是飲鴆止渴,將影響我們孩子的受教權!大環境如此,誰要專心教書!現職老師安排好自己的退路,代課、兼任教師多跑幾家學校、好好建立關係,還比較實際!我們,對的起下一代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請教育部三思,不要再當劊子手!





疑問五:放任教師處境合理嗎?

不從制度面思考,教育部只會推行類似控管員額、改聘兼任、遇缺不補、、等無關痛癢的辦法;逃避問題本質卻不以魄力、理性處理問題;不敢得罪任何單位、只會提出不斷跳票的謊言(不減班、不減師),如此放任教師處境惡化合理嗎?





疑問六:廣設師資培育合理嗎?

教育部不慎思問題始末,還理直氣壯表示因應市場所需,應將師院轉型、與他校合併,卻不見教育部拿出魄力對全台多如毛牛、良莠不齊的教育學程,進行監督、評鑑、淘汰!如此本末倒置的作法,實難讓人信服!

過去培育優秀師資,做為國家人口素質的推手~師範院校,如今卻遭遇學生素質下降、校園氣氛低迷、被迫併校、轉型。落得腹背受敵,任政策宰制,處於內憂外患中的師範院校到底做錯什麼?



廣開師資培育大門當禮物,卻又不盡監督之責,將師資過剩怪罪在原本就存在於體制內的師範院校,豈不無理!!為何政策失當,卻只想到要犧牲教師培育的搖籃~九所師範院校!迫使師範院校併校、整合,甚至阻饒師範院校轉型為教育大學,以如此粗劣的方式對待師範院校,公平嗎?





(六)建議解決方法



建議一:趁勢提高教師編制,落實小班教學。



建議二:趁勢啟動教師淘汰機制,不適任教師評估應具體化。



建議三:監督師資培育品質,淘汰過多而良莠不齊的教育學程、師資培育。



建議四:教師甄試,全省統一,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



建議五:實施教師分級,講求福利也講求績效。







(七)總論



致所有教育工作同仁:



以上問題並非僅是預估情況,而是目前就在發生中!政策引發的問題,卻要無主導能力的全體教師來承擔,尤其是資淺教師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最為嚴重。老師充其量也不過是市井小民,說穿了也不過是政策下的一顆棋,能為自己爭取些什麼呢??



若再深入探討,教育的問題影響層面廣泛,教育生態與社會穩定環環相扣,以上的現況,不僅會影響目前在職老師、流浪教師、全部的師範院校,更深遠的問題是,未來的教育品質、民眾對教師的認同、少了基層教師的支持,教育政策該何去何從。



教育生態好壞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做的好,人人直接或間接得到資源,如高就學率造就了台灣人口素質遠高於其他國家,提升了經濟的成長、政治的穩定;做的不好,將導致社會動盪、教育環境惡質化、國力下降。個人很少能置身事外,完全不受影響,當然也包括偉大的教育部!



「姑息」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既然現況如此,也知問題造成原因和解決方法,就應該開始著手規劃,若繼續為破洞百出的政策辯解、防衛、合理化,是於事無補的!!或因處官僚體系,不願得罪某些階層、團體,瑟縮裹足不前,導致局勢難已挽回,終將自食惡果!!



教育工作者不會要求所有困境能立即改善,但起碼讓教師感到一份安定,讓讀師院、修學程的人對未來還有期待,讓堅持從事教育的人覺得自己有價值,這樣的要求並不苛刻,也應是教育當局的基本責任!!



更懇請教育部不要一錯再錯,自圓其說!一再姑息!

非但貶低了自己,也有負全體納稅人!!!!

2005年6月10日

六年後 國小教師需求量「零」

韓國棟/台北報導



教育部推估,在少子化衝擊下,六年後(九十九學年),國小教師需求量將縮減為零,新陳代謝停滯,屆時十幾萬名取得合格教師資格的儲備教師(流浪教師),連要擠破頭搶飯碗的機會都沒有。



據教育部推估,今年(九十四學年)的小一入學新生人數將從廿八萬多人降至廿七萬九千人;明年適逢龍年小孩入學,小一新生人數拉回升至廿八萬六千人,但九十六年又降至廿六萬六千人,九十七年再降為廿四萬二千人,九十八年持續跌至廿二萬六千人,九十九年的小一入學生新生人數只剩下廿萬五千人。



供需失調 不能再拖



當小一新生入學人數大幅縮減至廿萬五千人時,再加上教育部「只有超額老師介聘,沒有超額老師資遣」的政策,退休老師的缺額完全被超額老師補滿,屆時數以十萬計的儲備教師只有望眼欲穿的份。



全國家長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要避免國小教師新陳代謝停滯的危機,一定要淘汰學校的不適任教師。他評估,國中小的不適任教師應有一成,但教育當局不可能一下子淘汰那麼多不適任教師,若以淘汰一%、二%估算,一年至少可以多出上千個教師缺額,一方面可提升教學品質,又可紓緩師資供需失調的現象。他籲請教育部趕緊實施教師評鑑,不要再拖了。



人的問題 教部說難



教育部國教司長吳財順說,人的問題很難處理,為了處理不適任教師的問題,教育部一方面要研擬合理的教師專業評鑑辦法,試辦草案已經出爐,另方面還要解決學校教評會人員組成的問題。



他說,現行教師法規定學校教評會的組成至少要有半數以上學校老師,就因為這項規定,在人情壓力下,不適任教師的問題總是很難處理。為解決這個問題,目前送入立法院的教師法修正草案,就準備將教評會的組成修改為「學校教師不得超過二分之一」,讓地方教育局有權直接介入。



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