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五日電)台灣推動多元入學成效如何?淡江大學教授黃榮村今天指大學多元入學仍不夠多元,高中入學多元仍是假象,呈現的城鄉差距與階層落差是台灣社會深層結構問題,中壢高中輔導主任林宏茂指入學新制實施三年來只剩形式多元、實質已不多元,大學自主卻漸放棄多元入學,漸漸復古聯考。
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今年進入第四年,三月即將開始甄選入學報名,四月辦理各校系指定項目甄試,許多高三學生與家長正在煩惱要不要申請及如何準備甄選資料,台灣心理學會公共事務系列論壇今天特別舉行以「多元入學多元嗎?談多元入學的公平性」為主題的座談會,黃榮村引言與高中教師座談時做前述表示。
黃榮村提出多元入學的甄選入大學管道只佔一成七左右,多元入學高中的甄選管道雖佔四成以上,卻只依據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顯現多元假象。
黃榮村認為多元入學無法真正多元的原因不是檢討入學方式就可解決,應由政府整體的政策因應,建議教育政策應有輕重緩急,訂定不同階段指標,例如補助指標型大學擴大招生、私立大學要有退場與轉型機制,還應加強就學貸款、弱勢補助與工讀金,學費在平均稅賦與稅基難以擴大下應考量彈性措施,教育部、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權責仍有待釐清。
另一引言人國立台北師院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吳毓瑩說,多元入學是否公平?要看與什麼比,原則不應以方法廢除篩選目標,讓不一樣的人才特質用不一樣的篩選管道,做法應公開評分標準、評選流程要透明、要有申訴仲裁機制,在多元下取得公正與信任。
座談主持人心理學會理事長、中央大學心理系教授柯華葳最後指出,多元開放是必然的趨勢,教育政策及其社會議題需要大家共同關心與研討,在多元與公平之間找到平衡點,以消解考生與家長的疑慮。9403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