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9日

體制外教改》孩子體制外 爸媽腦袋要跟上

【記者孫蓉華/專題報導】



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等體制外的學校,提供給家長、孩子另一個學習的願景,不過,有孩子參與過「實驗」教育的家長表示,這類課程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適合,父母也需要做好準備,更要全心協助,否則效果有限。



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家長會長周梅,三個孩子都是種籽,老大、老二已畢業,老三正在讀小二。她說,當時會選擇種籽,只是想換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學校自主學程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可以學習如何安排自己想上的課。最大的感受是看到兒女有如發現新大陸般地學習新知,家長也跟著孩子的腳步一路探索。



周梅說,在種籽小學沒有不能被打破的規定,例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一定要走某一條路線、學生建議每節上下課鐘聲能不能不一樣、學校愛心媽媽供餐否再增加等,只要經過共同討論,多數通過要辦理,就可以擬定計畫執行。



周梅表示,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比父母想像的強,她女兒選擇讀國中時,就自己先找想去的學校,了解校風、學校管教情況等,最後選了一所私立國中,學校不會打罵,對學生也很尊重,讓女兒適應愉快。她認為,體制外的自由學風是訓練學生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不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人與人的信任、親師生的互動良好,就是孩子最好的人際關係訓練。



周梅說,她上國中的兒子因為被誤會,被其他班學生嗆聲說要報復,她�分擔心要陪孩子上學,結果兒子回她一句「你以為我不會跑喔」讓她鬆了口氣,孩子比父母想像得更堅強。



另一位體制外學生家長魯美說,重要的不是學科的學習,而是生活上的自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森小的家長說,就算很自由的森小也會有學生適應不良,但問題多半出在家長。曾有一名小男生,父親在大陸經商,後來又因為有外遇,媽媽忙著處理婚姻問題,忽略了對兒子的照顧,讓這名學生在學校成為幾乎沒有聲音的人,學習不如預期。也有學生缺乏家庭支持,學習沒有目標,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周梅與魯美都認為,在大家都檢討教育改革的成效時,另一種的教育模式是應該存在的,大人應該讓孩子有多一種的選擇。

【2005/10/28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