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9日

體制外教改》畢業過來人看法

【記者李名揚、孫蓉華/專題報導】



張中奕

不想讀大學 父母支持



張中奕今年26歲,體制外全人中學第一屆學生,他的父親張清溪是台大教授,但他高中畢業後,決定不再升學,因為「不需要」,他的父母親都支持他的決定。



現在讀高醫大性別研究所1年級的蔡伊婷,是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第一屆畢業生, 她說「那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讓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要做什麼、要如何去實踐。」



張中奕的母親曹慧玲,求學路上一路順遂,但卻無法學喜歡的藝術,讓她覺得「失去很多其他機會」;於是中奕小五時,她把兒子轉到那時剛成立的森林小學。之後又辭去教職,到南投買茶園,好讓兒子讀偏遠的北山國中,後來的高中先讀了1年延平高中補校,1年後就轉到全人就讀。



中奕說,他在全人時,有一陣子愛上科普書,就一本接一本地看,全人讓他可以不必為考試而讀書。



張中奕高中畢業後,到到CD店打工、擔任義工編輯、幫棋院月刊撰寫文章,現在則架設圍棋網站「弈棋」。他說,沒去考大學,是認為念大學並非必要,因為他想走的路,不需要大學文憑;不過若以後覺得有需要的話,還是會念大學。



蔡依婷

那段時間 學習做自己



蔡伊婷說,她曾在種籽讀小六,國中也讀過一年。即使時間不長,但那段期間,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解學習的目標。



蔡伊婷說,會去讀種籽小學,正好台灣在暢議教育改革,她與父母討論、試聽後,覺得可以換個環境學習。但這種教育模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她弟弟曾經讀了一年半,就轉回原來的國小,因為弟弟比較習慣被動學習,所以在種籽小學並不快樂。妹妹則與她適應良好,現在是東海大學生物系4年級學生。



蔡伊婷說,在種籽也有學習評量,但老師重視的不是分數,是學生到底學會了沒有後來回體制的國中、高中後,因制式課程和一堆約束管教,「會令人不舒服,難免抱怨為何老師如此機車,雖然能夠理解,但不能認同,不過我沒與體制對抗,是想要說服老師接受我的看法。」



黃煒程

自由學習 建立了自信



黃煒程現在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學生,讀國小時因有學習障礙,常被老師罰跪、被打,媽媽看不下去,把他轉到種籽小學。



黃煒程說,他在種籽讀了小六及國一,學習很快樂,因為很自由,老師不會逼著要讀書要考試,可以學習到外面學不到的課程,例如木工課等,他也由非主要學科學習建立自信。他後來靠著籃球成績上了台北縣的私立南山中學,加入籃球隊,再通過甄選進入台藝大,一路走來,他說,小時候那兩年的自由學習是影響他學習的關鍵。

【2005/10/28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