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30日

研究指活動太多 會扼殺兒童創意

【中央社香港日電】



一項研究發現,幼童過多課外活動會出現揠苖助長的反效果,扼殺兒童創意,這種情況在中產家庭最普遍。專家建議,家長應多花時間陪伴子女,每週至少要有兩晚與子女玩耍。



據香港電子媒體報導,倫敦大學的研究指出,不少中產家庭早在子女二、三歲時,為提高子女入讀名校的機會,送子女學法文、小提琴或網球等,反而基層家庭較相信子女各有天賦才能,傾向讓他們自由發展。



兒童參加過多課外活動,會減少個人時間。相反,兒童若有空閒時間,會自己玩泥膠或與朋友玩自創遊戲等,將表現得更友善和獨立。



專家指出,過多的學前準備及家長引導會扼殺兒童的創意、獨立及想像力,這些都是參加學校面試所需的特質。學校面試時,會察看兒童的能力、對答與行為,而不是看他們是否熱愛音樂或數學。



專家建議,幼童應多與父母相處,而並非單由家長為子女安排活動。



另一方面,牛津大學建議家長與子女進行的活動,包括:從草地斜坡滾下、騎單車、做餡餅、用花瓣製香水、在窗台種花、堆沙城堡、用泥膠做雕塑、在花園露營、烘蛋糕、找蚯蚓、放自製風箏、種樹種花或蔬菜、為父母煮早餐、認雀鳥及野花種類等。

【2005/10/30 中央社】





Comments


相當認同,深深覺得現在小學生學的太多了,減少許多自我探索的時間與機會,殊不知自省才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因素啊!

2005年10月29日

體制外教改》孩子體制外 爸媽腦袋要跟上

【記者孫蓉華/專題報導】



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等體制外的學校,提供給家長、孩子另一個學習的願景,不過,有孩子參與過「實驗」教育的家長表示,這類課程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能適合,父母也需要做好準備,更要全心協助,否則效果有限。



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家長會長周梅,三個孩子都是種籽,老大、老二已畢業,老三正在讀小二。她說,當時會選擇種籽,只是想換個不一樣的學習環境。學校自主學程的課程設計,讓孩子可以學習如何安排自己想上的課。最大的感受是看到兒女有如發現新大陸般地學習新知,家長也跟著孩子的腳步一路探索。



周梅說,在種籽小學沒有不能被打破的規定,例如學生會提出,為什麼一定要走某一條路線、學生建議每節上下課鐘聲能不能不一樣、學校愛心媽媽供餐否再增加等,只要經過共同討論,多數通過要辦理,就可以擬定計畫執行。



周梅表示,孩子的適應能力其實比父母想像的強,她女兒選擇讀國中時,就自己先找想去的學校,了解校風、學校管教情況等,最後選了一所私立國中,學校不會打罵,對學生也很尊重,讓女兒適應愉快。她認為,體制外的自由學風是訓練學生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不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人與人的信任、親師生的互動良好,就是孩子最好的人際關係訓練。



周梅說,她上國中的兒子因為被誤會,被其他班學生嗆聲說要報復,她�分擔心要陪孩子上學,結果兒子回她一句「你以為我不會跑喔」讓她鬆了口氣,孩子比父母想像得更堅強。



另一位體制外學生家長魯美說,重要的不是學科的學習,而是生活上的自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森小的家長說,就算很自由的森小也會有學生適應不良,但問題多半出在家長。曾有一名小男生,父親在大陸經商,後來又因為有外遇,媽媽忙著處理婚姻問題,忽略了對兒子的照顧,讓這名學生在學校成為幾乎沒有聲音的人,學習不如預期。也有學生缺乏家庭支持,學習沒有目標,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周梅與魯美都認為,在大家都檢討教育改革的成效時,另一種的教育模式是應該存在的,大人應該讓孩子有多一種的選擇。

【2005/10/28 聯合報】

體制外教改》畢業過來人看法

【記者李名揚、孫蓉華/專題報導】



張中奕

不想讀大學 父母支持



張中奕今年26歲,體制外全人中學第一屆學生,他的父親張清溪是台大教授,但他高中畢業後,決定不再升學,因為「不需要」,他的父母親都支持他的決定。



現在讀高醫大性別研究所1年級的蔡伊婷,是台北縣種籽親子實驗小學第一屆畢業生, 她說「那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段時間,讓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要做什麼、要如何去實踐。」



張中奕的母親曹慧玲,求學路上一路順遂,但卻無法學喜歡的藝術,讓她覺得「失去很多其他機會」;於是中奕小五時,她把兒子轉到那時剛成立的森林小學。之後又辭去教職,到南投買茶園,好讓兒子讀偏遠的北山國中,後來的高中先讀了1年延平高中補校,1年後就轉到全人就讀。



中奕說,他在全人時,有一陣子愛上科普書,就一本接一本地看,全人讓他可以不必為考試而讀書。



張中奕高中畢業後,到到CD店打工、擔任義工編輯、幫棋院月刊撰寫文章,現在則架設圍棋網站「弈棋」。他說,沒去考大學,是認為念大學並非必要,因為他想走的路,不需要大學文憑;不過若以後覺得有需要的話,還是會念大學。



蔡依婷

那段時間 學習做自己



蔡伊婷說,她曾在種籽讀小六,國中也讀過一年。即使時間不長,但那段期間,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解學習的目標。



蔡伊婷說,會去讀種籽小學,正好台灣在暢議教育改革,她與父母討論、試聽後,覺得可以換個環境學習。但這種教育模式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她弟弟曾經讀了一年半,就轉回原來的國小,因為弟弟比較習慣被動學習,所以在種籽小學並不快樂。妹妹則與她適應良好,現在是東海大學生物系4年級學生。



蔡伊婷說,在種籽也有學習評量,但老師重視的不是分數,是學生到底學會了沒有後來回體制的國中、高中後,因制式課程和一堆約束管教,「會令人不舒服,難免抱怨為何老師如此機車,雖然能夠理解,但不能認同,不過我沒與體制對抗,是想要說服老師接受我的看法。」



黃煒程

自由學習 建立了自信



黃煒程現在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四年級學生,讀國小時因有學習障礙,常被老師罰跪、被打,媽媽看不下去,把他轉到種籽小學。



黃煒程說,他在種籽讀了小六及國一,學習很快樂,因為很自由,老師不會逼著要讀書要考試,可以學習到外面學不到的課程,例如木工課等,他也由非主要學科學習建立自信。他後來靠著籃球成績上了台北縣的私立南山中學,加入籃球隊,再通過甄選進入台藝大,一路走來,他說,小時候那兩年的自由學習是影響他學習的關鍵。

【2005/10/28 聯合報】

體制外教改》這些學校 成功教改10年了

【李名揚、姜炫煥、簡慧珍、包希勝/專題報導】



約11、12年前,社會上興起強烈要求教育改革呼聲,一群等不及制度變革的家長及教育人士,陸續在各地成立了森林小學、種籽學校、全人中學等極具實驗性的體制外學校。10年過去,日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為體制內的教改不理想道歉,但體制外這些學校,多數存活了下來,且為許多學生成長找到另一種可能。



全人中學---學生可要求開課



位在苗栗卓蘭的全人中學今年設校滿10年,剛開始每屆只有3、4名學生,這幾年每屆增為8到10人。因人數少,每學期學費13.5萬元。上課不分年級但分程度,必修課是國、英、數、社、自、藝術、體育與登山、探險、公民;另外大家還討論要不要規定看過多少部電影、讀完多少本書才能畢業。



全中只要有6個人要求開一門課,學校就負責找老師來上,所以開過滑板、街舞、劍道、德文等課程。修課不過的,可再修一年,或改自學,即使沒修過的課,也可要求自學,學校鼓勵主動自學,只要通過檢定,就可拿學分。



全中校長黃政雄說,他們的學生,有的考上台清成,重考才上大學的也有;大部分學生進大學後表現都不錯,學習慾望強,因為其他大學生開始沈迷網路、露營時,他們早幾年都已經歷過。



他也說,全中的學生只有不會念書的,沒有變壞的,因為學生變壞是因回應環境壓力太大;就有原本在國中混幫派、打架、喝酒的學生,剛進來會砸東西、威嚇同學,經過不斷輔導、包容,變得穩定。



人文國小---畢業生適應良好



宜蘭縣2所體制外學校之一的人文國小副校長陳清枝說,創校之初,一度受到各方質疑,曾有家長在子女就讀一年多後,擔心將來孩子升學有問題,一度出現「轉學潮」,但經校方努力並和家長溝通,學生逐漸回流,很多學區外的學生也陸續轉入,學生人數日趨穩定。



人文國小今年有18名應屆畢業生就近讀頭城國中,校長林志全說,起初會擔心他們會有適應問題;但遠從礁溪國小轉學到人文國小的李芷彤及都是從頭城國小轉進人文國小的楊哲銘、廖啟智都說,升國中兩個月的第一個感覺是「作業比較多、老師比較兇。」不過他們也說,沒有適應上的問題。



苗圃小學---自訂工作表讀書



彰化縣鹿港鎮在91年設立第一所體制外苗圃彰化社區合作小學。雖是體制外教育,但因教育局要求符合法令規定的學習場所,苗小學多次搬家,3年前,找到秀水鄉1處閒置別墅,教育局勘察後,同意別墅當教室,庭院當操場。



苗小的學生到校的第一件事是清理環境和清潔教具,上第一節課前要靜坐10分鐘安定心情,接著寫日記、寫一天工作表,學生按照自訂工作表讀書,或老師指導讀書、做美勞,做實驗。三年級小朋友蔡銘澤曾回一般小學1年,他說,比較喜歡苗小,可以讀自己喜愛的書。



種籽實小---混齡依興趣跑班



台北縣烏來鄉的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早在11年前是以毛毛蟲學苑名稱創辦,去年改變經營型態,由兒童教育實驗基金會申請租用烏來國小信賢分班的校地,用公辦民營方式經營學校。



種籽實驗小學現有來自台北縣市的80多名學生,校長舒兆瑞說,公辦民營讓學校經營很有壓力,因為每年要交3萬元給縣府,加上其他開銷,使得學生的學費一學期要6萬多元,被師生稱為「舒跑」的他說,「我們不想讓學校成為有錢人才可以讀的學校,可是卻不得不迫於經濟的現實。」



種籽小學分成8個導師班,完全混齡,每位導師帶9至12名學生,學生每學期前先填志願,選擇要跟的導師、及要修的課程;數學、國語、每周一節的生活課程是必修,其他都開放選修,學生依興趣跑班上課。他們也會讓新生先試讀一個星期,再決定要不要留下來。



舒兆瑞說,學校也有「校規」,但比較像是彼此的生活約定,所有的規定都是經過老師、學生、家長共同討論後決定,重要的是討論、溝通互動的過程,有爭議時表決,少數要尊重多數人的意見。



森林小學---每年暑假國外遊



女兒從汐止森林小學畢業的馬小姐說,女兒剛上國中時有點適應困難,但抱怨歸抱怨,女兒還是會自動自發按部就班讀書,雖然沒有參加補習,但成績都名列前茅,想想可能是在森小學到的學習態度。



她說,女兒曾提起,讀森小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年暑假的「國外旅遊」,行前學生要先了解要去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以及當地的人文風情。而且這個活動只允許小朋友參加,家長不能隨行,全程住普通旅社,目的是讓學童在外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不依賴父母。



不過,體制外教育也有推展不開的例子。



失敗案例---融合中小學結束



像高雄縣六龜在87年開設唯一森林學校「高雄縣融合中小學」,因位置偏遠,91年遷校至田寮國小舊址,改為「融合中小學田寮實驗班」。但因南部能接受這種理念家長不多,遷校後全校僅13名學生,包括國中3人、國小10人。且因每學期學費要6萬多元,招生日益困難,92年暑假前,只剩3學生,無法支撐,提早結束原本的10年實驗計畫。(李名揚、姜炫煥、簡慧珍、包希勝、孫蓉華、張祐齊採訪)

【2005/10/28 聯合報】



《科學遊戲社》開張,來玩科學吧! ~^_^~

實習生涯的目的就是不停的挑戰上級交待的任務,自組一個社團絕對是一個很具挑戰性的任務。自從被主任告知要帶一個社團後,自然系畢業的我最有興趣的自然是組一個「科學遊戲社團」,加上大四期間在花師附小帶了一整個學期的「自然探索」的經驗,心裡沒有第二個選擇,就是「科學遊戲社」了。果然這個提議主任沒有任何的意見立刻通過,於是這一個學期我要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科學了。



當然,我也要將自己教學的經驗和記錄放在網誌上和各位有緣的朋友分享。如果客官有任何疑問,歡迎提出,讓我們一起討論。

2005年10月21日

颶風牽情 宜蘭學童寫信慰問紐奧良災童

嚴培曉/宜蘭報導



收容卡翠娜颶風災童的美國學校將與宜蘭學童交筆友,宜蘭縣12所英語種子學校發動「Kids helping Kids」兒童互助計畫,完成撰寫慰問信及募集物資,21日寄出第1批慰問信,多達1000多封。1場颶風災變拉起相隔千里的兒童情誼。



卡翠納颶風重創美國紐奧良,當地多數災童遷往鄰近的路易斯安那州班頓魯治市就讀。為協助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透過學術交流基金會引介,在宜蘭教學的12名美籍英語教師發起兒童互助計畫。



經1個月努力,孝威、大福、龍潭、中興等12所國小學童寫好中、英對照慰問信,各校教職員及家長更踴躍捐出文具、紙張、水壺等物資。



發起援助行動的外籍教師舒久麗寫信給美國收容災童的學校,有15所學校回信,與宜蘭12所學校完成互助「配對」,學童相互成為筆友。為讓美國學童認識宜蘭,她還在寄往美國的包裹裡,放入台灣地圖及中華民國國旗,並在地圖上特別標出宜蘭的位置。



第1批的慰問信預計1周後到達班頓魯治市,學術交流基金會也獲長榮、華航航空援助,免費代運物宜蘭救援物資到達拉斯機場。但目前仍缺從機場到各校的運費,有意贊助者請與「宜蘭縣中外師協同教學計畫」專案代表詹鈞涵聯繫(03)9332978分機17。



2005.10.21  中國時報
  • 留言者: shinhann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5-10-22 00:56:29
我的實習學校也是其中的一所。學校裡的英文

老師和外籍老師播放美國颶風的可怕和那裡的

小朋友受的災害,希望小朋友們能藉此將心比

心,體會他人的痛苦。幾天後,看著小朋友熱

心的帶來他們心愛的捐贈品,細心畫的小圖

畫,用簡單的話語表達的鼓勵信件,還蠻令人

溫馨的。

2005年10月19日

青少年暑假休閒 走不出1立方公尺

記者張幼芳/台北報導



現在青少年的暑假,都在做什麼?一份調查發現,超過8成的人在「上網遊戲聊天」,其次是「看電視」及「參加課輔」,幾乎都從事靜態活動,讓人大嘆青少年只從事「一立方公尺的休閒」。



這份由金車教育基金會所做的「94年暑假休閒生活參與情形」問卷調查發現,87%的青少年最常做的休閒活動是「上網」,比居次的「看電視」77%,足足多了10個百分點。但其實83年調查時,看電視也只有28%,這幾年間的成長,也很驚人。



調查發現,有87%的學生曾參加課輔或補習,比去年的60%增加近三成,顯示升學壓力愈來愈重,「快樂的暑假」已成奢望,因為認為休閒生活最大的困擾是「課業壓力」的就占了六成。



往年青少年的暑假都是參加救國團、夏令營度過,但問卷發現,近七成國中小學生暑假要參加校內外課輔安親班,只有16%的學生會參加營隊活動,比起83年的33%少了一半。



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表示,電腦網路的普及,改變了青少年的休閒習慣,而沉重的課業壓力,更擠壓了孩子從事戶外活動的空間,以前家長有上夏令營的快樂回憶,但現在孩子都不參加夏令營了,不曉得要將「快樂希望」寄託在哪裡?



孫慶國說,基金會辦的兒童夏令營,10年來人數從3000人減為1000 人,合作夥伴紛紛倒閉,青輔會補助的款項愈來愈少,孩子沒有機會走到戶外,休閒活動只侷限在一張桌子、一張椅子的「一立方公尺」之間,希望家長老師多安排些動態活動,不要讓我們的下一代,一直黏在電腦跟電視前面。



這次問卷是在開學後對全省8縣市、22所學校發出,以國小五、六年級及國中一、二年級為主要對象,總計發出問卷1800份,有效回收1628份,問卷效度97%。



【2005/10/19 聯合報】 @ http://udn.com



※ ※ ※ ※ ※ ※ ※



青少年暑假上網比率 今年首度超越看電視



記者林麗雪/報導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52.4%的受訪青少年認為今年暑假最嚴重的問題,是毒品氾濫,其次抽菸,為49.9%,沈迷網路居第三位,達42%。負責這項調查的金車文教基金會分析,青少年覺得毒品氾濫嚴重,可能是受到傳播媒體經常報導吸食、販賣毒品事件所影響,但政府相關單位也不能忽視毒品與抽菸年齡層下降的趨勢,以及青少年沈迷網路影響學習的問題。



受訪青少年暑假最常做的事,看電視達77%,上網玩遊戲為58.2%居次,32.8%參加課輔,上網聊天為29.1%,如果加計上網遊戲與上網聊天,比率超過87%,是金車近幾年來進行暑假青少年休閒活動調查中,青少年上網比率首度超過看電視。



金車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2005年青少年暑假休閒生活參與情形」問卷調查結果,這項調查對象為11歲到14歲的青少年,抽樣訪問1800名學生,有效問卷為1628分。



針對青少年覺得毒品氾濫問題,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說明,近幾年教育部持續進行校園尿液篩檢,學生使用毒品現象確較以往嚴重,校園也出現藥頭,但絕大多數是高中職以上學生涉及,極少有國中小學生案例,此調查中,青少年認為毒品氾濫嚴重,絕非是青少年使用毒品氾濫,而是青少年覺得社會整體毒品問題氾濫。



金車文教基金會人員分析,如果從青少年實際的生活環境來看,抽菸與沈迷網路兩項問題,更值得家長及教育單位注意,雖然法令明文禁止18歲以下青少年購買香菸,但不少店家連學生穿制服買菸都不管;至於沈迷網路則是不少青少年共同的現象,尤其暑假不必上課,有的青少年早晚都待在電腦前面,不但影響其他學習機會,連親子關係都受到影響。



由於國高中課業負擔重,這項調查發現,青少年暑期參加學校課輔與校外補習者多,47%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校外補習,國一、國二有34% 同時參加學校課輔與校外補習。



【2005/10/19 民生報】 @ http://udn.com



2005年10月12日

[實習趣聞]綽號

講到綽號,學生時期不愛說話,看起來很嚴肅的我是沒什麼綽號的,只有國中時,一個不起眼的綽號流傳了一陣子,不過這個綽號並沒有持繼到高中。



高中的生活,除了升學外,還是升學。沒有補習的我和班上同學幾乎沒有課後的交集,上課時間除了課業也不會再多聊什麼。當然也沒什麼機會有綽號。



到了大學,第一個另我訝異的綽號是出隊時孩子們取的。把我的名字姓改姓成「復」,這可讓我的名字變的非常的不雅,當時我極力否決這個綽號,還好孩子們也就不再這麼叫了。



實習的第一天,我站在台前介紹我的姓名。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蔡……」



話還沒說完,這一班活潑的孩子便「菜頭老師」「菜頭老師」的叫了起來。於是我在實習學校的第一個綽號便出現了。



幾天後,我跟著孩子上英文課,課堂上老師請我說出我的英文名,我說「Charlie(查理」,誰知這群孩子的反應還真快,當他們一一和課堂上的老師問好,輪到我便有幾個孩子說:



「茶裏王老師好!」



這……我還真佩服他們的聯想力啊!

[實習趣聞]比較壯的那一個?

實習歲月的某一天,學校辦理代課教師甄選,一群天真可愛的小朋友回到學校擔任被試教的對象。



試教還沒開始前小朋友留在辦公室休息和二位實習老師們開心的聊天。



這時我剛忙剛主任交待的任務,滿身大汗的回到辦公室。



一位實習伙伴說道:「這也是我們學校實習老師 蔡欣翰。」



小朋友:「我知道啊。」



我心想難不成我這麼有名小朋友都知道了。



趕緊問道:「你怎麼這麼厲害,你怎麼知道的?」



小朋友:「老師說你就是比較壯的那一個啊!」



我心頭不由得浮出一句話:「長的壯不是罪啊!」

孩子們的音樂廣告劇





最近的生活就是和孩子們聯結在一起。



音樂課孩子們得演出一齣廣告劇,孩子們很重視。早在二個星期前就不停的跟我說「蔡老師!蔡老師!我們要演廣告劇耶!!」孩子們興奮的選出各組的導演、道具、劇本、音樂、旁白……。每天午休時分,孩子們不放過這個絕妙的機會排戲,於是要我幫他們借輔導室練習。接下來一整個星期的午休,我就跟著孩子們在輔導室、小圖書室裡排戲。



看他們排戲著實有趣,因為整齣戲往往沒有什麼太大的內容。有一組演的是火影忍者劇情內容只是兩個人講幾句話,打個架就結束了。我問:「難道你們這場戲只有打架嗎?」他們笑著答:「是啊!就是打架!」真是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有順著他們啦!



有些組的戲雖然稱不上好戲,但是孩子們對化妝、道具到是非常用心,看圖就知道了。還有孩子借媽媽的高跟鞋和假髮來妝扮,真的讓人看了會心一笑。



我的指導老師很重視孩子的作文能力,配合日記式的聯絡簿,孩子們每天都要寫日記。同時老師也將寫的好的日記集結放在部落格上讓孩子們欣賞。說實在話,有的孩子寫的還真不錯!



想看的請來這→→《蟲子老師的教學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