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國賓老師發了一封請益信給客廳讀書會的夥伴們:
這學期負責一、四年級的英語課教學,我對班上明白宣告的一件事就是:請他們「先舉手再講話(當然得先經過老師同意)」班上的學生很喜歡「不舉手就講話」,英語課似乎很難用意識會談來上課(但是用發問的方式其實效果還不錯,例如呈現一張課程內容海報時問學生:what do you see?程度好的學生就會回答:I see a lion,I see a monkey…),但英語課不只是教英語吧?學生的學習態度、生活禮儀、師生應對都應該要教不是嗎?
於是我想到何不用「意識會談」與他們談一談「我希望他們改變的事」呢?當然我自認為希望他們改變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方便我上課,而是這些事若能做到應能對他的生活、生命有所幫助,這比英語的得分多一分更重要吧!
但是我遇到一個問題:該用什麼題材和他們談呢?
我想到有多年經驗的宋老師及常在用意識會談的同修們,所以有誰能提供我一些題材呢?
我希望學生養成舉手再發言的習慣(深入而言應該是懂得並做到如何聽和如何講的態度)
我希望學生的心能靜得下來,不要常常動手打來打去(也就是懂得友愛同學,至少也要和睦相處)(好像寧靜手環蠻適合的,請宋老師多給些可應用的資料哦!)
希望有帶過這些主題的人提供我一些題材,最好還有問題設計及帶領經驗談(我好像有點太貪心也太懶了),就算是一本適合用的繪本名稱、甚至關鍵字也可以哦。
如果我們能針對想解決教學什麼問題→適合用的題材→題材的問題設計→實際帶領的分享,來匯整大家的智慧並放在網站上,應該能更快速地讓大家真得將意識會談用在教學或日常生活上。
國賓老師的問題,正好也是我初學意識會談時最大的疑難之一,幾經摸索之後,有了一點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養成先舉手再發言的習慣,要說很容易,要做卻很難。因為這個行為比較像一個習慣,只有知道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要孩子做到,要先了解孩子不舉手就發言的原因。
第一,我會先想為什麼孩子會不舉手就發言?
很想講、對這個主題很有想法、隨便亂講……
基本上,有發言我都是鼓勵的,因為難得他願意講,怕的就是來個「亂講」。
第二,我會想,什麼時候我自己會想舉手發表。
可能有組織有想法了,可以講一整段了,我才會舉手講。
如果我的想法只有兩、三個字,我可能想說,就算了,不講了。
但孩子不是,如果只有兩、三個字,他們還是講,只是不會舉手。
後來,我自己歸納出孩子會不舉手就發言是他很想講,如果硬要他舉手再發言,可能就不想講了。我想讓孩子多講,就得冒著孩子會突然冒出三、五句不舉手就發言的風險,在營造一個鼓勵發言的風氣下,這個風險我認為是必需的。
所以,我定了一個教學策略。
我跟孩子說:「如果你的回答在五個字以下的,你可以直接說。如果在五個字以上的,你就必須舉手說。」
發展出來的教學模式需要配合的對話有:
首先要靜默十到十五秒,等孩子的注意力回到老師身上。(或是用口令讓孩子的注意力回到老師身上。)如果教室裡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老師身上,對話的效果就不太好。
「你這個概念很好,要不要多說一點?」
「你們想說的都很好,可是老師一次只能聽一個聲音,誰想要先舉手說?」
「你說的很好,可是你們兩個一起說,老師聽不懂,誰可以先舉手說?」
「請你舉手再說一次?」
「你要幫他補充嗎?」
「當同學說話的時候,我們要專心聆聽。」
回應也是很重要的,讓孩子知道你是專心聽他的回答,也會讓孩子答的更起勁,下次舉手發言的機會就更多。
單就一個故事的帶領要讓孩子學會先舉手再發言的概念容易,但要執行到應用的程度,還是要靠平常的傾聽與回應的態度。
久而久之,孩子會比較自動自發的舉手發言,不過要讓他們全部都舉手發言還是有困難,一定會有衝動型的孩子忍不住,我現在比較欣慰的是,他們在衝動說完之後,會自己跟我說:「抱歉,沒舉手。」至少知道自己做錯了,總比沒自覺來的好。
實際使用的時候,還是會遇到眼睛比較白的同學,總是搞不清狀況,總是亂講話、五四三的隨便說。應付久了還是會火冒三丈。
這時,就借用宋老師的智慧:「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應」
我的回答就是「恩,好、下一個」
「這個我不想回應,下一個」
「恩」
真的不行,就下課找來談囉!
海文溝通模式就派上用場了。
「你上課的行為……」
通常溝通後,孩子都會知道他做錯了,只是行為的本身沒有改的那麼快,請包容孩子,多用幾次,我自己的經驗是,用了十多次,有了默契,後來他們會知道我要說什麼,孩子也知道自己錯了。就可以把處理的時間縮到五秒左右,課程會比較容易進行下去。2010.12.10
這封回應得到客廳人的迴響,讓我不禁回想到兩年前剛開始學意識會談的時候,研習後的我一心想趕快把這一些方法用在班上,心急的我犯了自以為用了這個方法,孩子就會自動乖乖聽話的毛病。
發現用對話的方法後,好像沒有立即的成效,好像沒有比之前強力管教來的好,我就慌了。
還記得,當初我還緊急寫了封信跟宋老師求救。
宋老師好:
開學第一週就求救,末將果然尚未修成正果啊。
這一次開學做了很多嘗試,嘗試多信任孩子,交給孩子更多的責任,也試著讓孩子小組坐在一起(果然小組坐成了大麻煩)。
經過了暑假的研習,本來已經了解「接納」的感覺,也下定決心要誠心的接納孩子,不過,開學第二天還是忍不住對一個「天兵」的孩子罵了幾句。
後來更因為上課時,幾個孩子不停的離題,加上小團體的哄堂大笑,讓我不得不扳起面孔罵了幾句。
今天因為孩子小組的坐位,不停的講話、離題,讓我不得不訓話。
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到「接納」。
想了好久,還是沒有辦法訓練孩子一次只聽一個人說話,好像每個孩子都急著說出自己的話,如果來不及說,就直接跟隔壁的談論了。也有把話說了,就不理其他同學講的情形出現。
不知老師是如何訓練自己讓孩子養成一次只聽一個人說話的能力呢?這個好像成了我進行會談和上課的最大麻煩了。
2008.09.08
宋老師很有智慧的回了我一封信:
欣翰:
信不信?
我也曾經歷您這階段的苦楚哩
不過
您好像比較快覺察到是「自己」的問題
佩服啊
後生可畏
說這些
好像消除不了您的疑慮吧
待我明天去請教「四愛」,再回覆您吧!
現今
您要克制自己「打人」的衝動喔
宋老師會在夢中為您祈禱!
加油!2008.9.9
時光飛逝,再回來看2008年的信,真有意思。兩年的時光,也用了不少的方法調整自己的行為,試圖找到一個對自己好也對學生好的方法。
現在,孩子的上課的插嘴行為不會是我的問題了(當然還是有插嘴的學生,不過我已經不在意),回頭看過往的信件,心想這應該是成長必經的旅程,沒有人可以代勞的。
如果再遇到問題,就當做是磨練了,把宋老師之前寫的幾句話當做提醒:
說時似悟,遇境則迷;回頭觀照,以境驗心。
感謝客廳的夥伴,完全接納的陪伴,我才能不停的學習成長。
這封信寫作的時候正好是宋老師的生日,我就把這段回顧,當做是生日禮物,感謝宋老師的照顧與陪伴,相信宋老師想把對話式教學的方法傳達出去,總有一天,台灣的教育會因此而改變的。至少,我已經改變了。
祝 宋老師
生日快樂
也祝所有來研習的夥伴
能找到一個對自己好也對學生好的教學方法
【分享於100/01/24~100/01/26意識會談與有效教學研習手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