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1日

客廳讀書會

這次的客廳讀書會在陶姐家舉行。

讀書前,例行的需要討論一下寒假研習的相關工作進展。

讀書會的發起人宋慧慈老師已經在宜蘭教師自主成長研習的這一塊耕耘已久,靠的就是一個對教育的發願。每年的寒暑假各一場的研習陪伴宜蘭的教育。

不知不覺,進到讀書會已經三年了,三年來在這個彼此分享的團體裡學習成長,從一個每次都丟問題給別人,請求幫忙,到現在能肯定自己,分享自我經驗,那種生命被肯定的感受,心裡的充實是無可言喻的。

2010年12月13日

教學是一趟探索內心的旅程

今天下午到宜蘭冬山的慈心華得福小學參訪。

每每報章雜誌提到宜蘭的教育改革,免不了提一下慈心華得福小學,代表在體制外的教育宜蘭也闖出了一片天。

大學時代在談華得福的教學系統時,只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式,為什麼不要將全部的教育方式都改成這種對孩子比較好的方式呢?

2010年11月29日

《童話》英文+中文版

第一次聽,驚豔!

網路上,可以看到的用心做事的人真的很多,一個公平的平台,讓每個人都有展現自我的一刻。

只要有心,願意認真的付出,網路是最公平的平台。

用心,做自己最好。

2010年11月28日

蘇加他.米托的自我教育新實驗

蘇加他.米托的自我教育新實驗
按 view subtitles→再按一次→選 Chinese traditonal繁體,即可看到中文字幕

2010年10月18日

嚴長壽談教育:我們更需螺絲釘

2010/10/18【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

亞都麗緻集團前總裁嚴長壽演講。 記者李威儀/攝影

f_277765_1

亞都麗緻集團前總裁嚴長壽昨天演講指出,現在台灣教育的最大問題是盲目設立大學、浪費資源,政策方向錯誤,連教育部長也無解。他希望老師能告訴學生,讀書升學不是唯一的出路,尤其是在台灣現今教育品質不佳的環境。


嚴長壽昨天受邀在「醫學人文教育研討會」以「你可以不一樣」為題演講。他指出,過去台灣有70%的技職學校,但現在卻只有7%,因為全都變身科技大學,而科大裡又只有8%的業師,92%都來自學術界,學生進去都在學理論,畢業連當黑手能力都沒有,這是學校訓練不扎實的結果,「科大為什麼要有這麼多博、碩士生?」像華航要高薪聘飛機維修員,卻都找不到人。


嚴長壽說,他曾去見教育部長,但和部長談到一半,就覺得「I'm wasting my time(我在浪費時間)」,因為很多問題連部長也沒有辦法解決,台灣走向一個茫然的教育政策。他質疑,社會人口結構應呈金字塔型,但我們的教育政策卻是往倒金字塔的錯誤方向發展,不明白為什麼要把大家都留在學校?


他批評,台灣歷任教育部長,就像在玩常見的電視節目遊戲,坐在持續充氣的大氣球下回答問題,氣球愈吹愈大,大家只想趕快答完問題後快逃,然後換下一個人上來,只希望氣球不在自己頭上爆掉,「但就是沒有人想辦法讓氣球不再繼續膨脹。」


嚴長壽指出,很多學生貸款借錢去讀科大,對學校懷抱希望,結果學校教的是沒有就業能力的知識,學生未來還得背上貸款債務,一般人畢業是從零開始,這些學生則從「負數」開始。


「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國家棟樑,我們更需要螺絲釘。」他認為,台灣社會需要不同結構與領域的人才,這樣才能讓每個人的能力獲得發揮,「培養有能力的人,比培養空泛的學歷重要。」

2010年9月12日

教學反省(98下)

如果說,教學的第一年、第二年是學習面對學生。教學的第三年就是學習面對家長了。尤其是期待越高的家長,失望往往越大。而為了符合這些高期待的家長,如果教師本身沒有把持一定的教學態度,很容易就被拉著走,最後就會變得不像自己,越教越心虛。

這一年跟家長的對話,讓我學到很多,雖然最後不是皆大歡喜的收場,至少,在幾次的思辨後,我決定拿回自己的主權,做好自己的教學本份。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常有人說,教育是服務業。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教育是志業。像宗教家般的熱情,散播自己相信的教育理念。說是偏執也好,就是這一股傻勁才能對抗反對的意見。本著這股熱情,才不會被動搖。

常常在想,我在學習接納每個孩子的不同,學習欣賞每個孩子不同的特殊性,讓孩子可以發揮他的能量。相對的,面對無法接納自己孩子特殊性的家長,卻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教改無用論。轉個念,是不是也該學習去接納這些家長的特殊性。

老師不僅僅要接納學生,也要學習接納家長。每個家長都有他的需求,這些都是愛孩子的表現,都需要被看見。

這是我接下來要學習的功課,一場用生命學習的歷程。加油!

追思唐校長

七月三十一日,唐校長的追思會在吳沙國中的體育館舉行。

室外的溫度高達三十八度,烈日曬得讓人刺痛。走到禮堂門口,看到門口唐校長的照片,竟然走不進去,眼淚就不自覺在眼眶中打轉。

2010年8月14日

孩子好教,家長難纏?

作者:李佩芬、張漢宜 出處:親子天下
身為家長的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會讓老師覺得「家長像怪獸」?身為老師的你,是否也曾暗暗苦惱,為什麼碰上怪獸家長的總是我?快來看日本京都教會的「擊退怪獸家長」教戰守則。
「老師,我把拔會用望遠鏡看我們上課喔!他還稱讚妳把教室佈置得很漂亮呢!」天真的低年級孩子,無意間將教授老爸的「偷窺行為」說溜嘴。
「老師,我在立法院和教育局有朋友,妳得還我兒子公道!」班上兩個孩子打架,老師當下詢問發現兩人都有錯,但學生回家說的卻是另一套版本。氣憤的家長帶孩子去醫院拿了驗傷單,要求老師一定要「秉公處理」。

德國發生校園暴力事件 青年對分數不滿殺害教師

時間: 2010-02-19 05:47:50 來源: 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消息:德國西部城市路德維希港一所職業學校18號上午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一名青年因對分數不滿而將老師殺害。
據報導,當天上午,這名23歲的男性兇犯向這所學校的幾名教師發動了襲擊,警方隨後趕到學校將其抓獲。一名教師受傷後不治身亡。據瞭解,兇手使用的凶器是一把戶外運動用刀。當地檢察官在接受採訪時說:「在調查中,被告人已經承認自己殺害了這名58歲的教師,並且表示他的殺人動機是以前在這所學校就讀的時候,對這名教師給他極低的分數感到很氣憤。」
這名檢察官同時表示,檢方將會以涉嫌謀殺罪名對兇手進行調查。 

2010年2月3日

教學反省

學期末,又是反省的季節。

一學期以來,由於我全然的相信孩子,企圖營造一個完全接納的班級,跟舊式教育方法截然不同,遭受許多質疑。

2010年1月1日

一場沒有輸家的人生競賽

作者:蕭富元 出處:天下雜誌2009教育特刊

你要孩子別輸在起跑點,問題是,你要他跑向何方、怎麼跑?

長期偏重智力、升學導向的教育,已經讓愈來愈多台灣孩子人生迷航,自殺、憂鬱比率愈來愈高。

在不確定的時代,該如何給他一生受用的生命能量,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人生的贏家?

人生要跑向何方?

台灣教育太向生存傾斜,過度重視「know how」(知道怎麼做),輕視「know why」(知道為什麼做),常常養出一堆無法區別需要或想要、短視近利、「無明」(不明白)的人。所以,社會也屢屢上演一堆荒誕離譜的怪現象。

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認為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人的心靈覺醒。如果不能喚醒學生的生命,「教育只剩下就業,只是增加他畢業後做壞事的能力。」

經濟學界普遍有共識,可用三種指標衡量快樂。一,維持較富足的生活;二,建立有自尊且尊重他人的生活;三,有選擇的自由。台灣的孩子最缺乏第二種指標。

「尊重不只是有禮貌,而是體會到自己生命有意義、價值,可以有貢獻,能和別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並且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台灣小孩最大的「競爭」障礙,是人己互動太差,又不懂得尊重別人。

以美國小孩打棒球為例,這是訓練他們如何和別人互動、分享,共同成長,完成目標,學習領導和被領導,最終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對團隊做出貢獻。

台灣的教育,看到的都是競爭,而不是貢獻,台灣小孩在求學過程中,要靠打敗同學,才能擠進升學窄門,和同學的關係,只有競爭分數,沒有合作、尊重和同理。

教育部在八年前大張旗鼓提倡生命教育,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曾志朗坦承,至今效果仍未顯現出來。雖然學校、老師、家長都不否認,品格、情緒管理、挫折復原力等這些生命能力很重要,但是,「等考上(學校)再說。」台北市某國中原本每週有一堂叫好又叫座的生命教育課,後來校長發現畢業生基測的國文成績比較差,於是取消這堂課,改上國文。

在學校的菜單上,國英數是主菜,公民是配菜,生命教育是爆香,學校過度重視智育,疏於經營德育、群育和情育,往往製造出有專業知識的惡魔,或是會讀書卻不會生活的人。

小事用腦 大事用心

四處演講鼓吹生命教育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還記得,已故的父親曾經告訴她,面對人生,「小事用腦,大事用心。」

多年以後,她才領悟,腦指的是生存技能,心指的是生命技能。洪蘭感嘆,一個國家的生命教育沒做好,國力不會強。「國家的強大,不在於疆域,而在於人民的品質,生命教育是做人的根本,非做不可。」

有人批評,台灣的教育像工廠,生產出許多會競爭不懂做人、只知生存不論生命的「產品」。只是,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人總是會遇到各種生命考驗,才發現課本沒寫、老師沒教,得自己摸索。

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郭瑞祥,從小當模範生一直到台大,拿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立刻被延攬到矽谷科技公司工作,三十歲不到,已經是班上同學中最高薪。人生幾近完美。成功後,他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斷質問自己:「so what(那又怎樣)?這一生難道就這樣了嗎?」

郭瑞祥在追尋自我意義的過程中,先是有了信仰,找到終身伴侶,也如願回台大教書。他以為人生再無疑惑,哪想到,四十歲那年得知自己得癌症,經過積極治療、調整作息後,他恢復健康,以為從此再無風雨也無晴。結果,生命又「送」給他另一個挑戰,隔了兩年,妻子罹患肌肉萎縮的罕見疾病,躺在病床不能動,拖了五年,最終離開人間。

「這是一種覺醒,遇到生命困境,手忙腳亂,才發現自己沒有裝備。一直以為心理好像很充實,其實沒有,」郭瑞祥反思,經過一連串打擊,他更覺得學校的生命教育很迫切,還特別在大三開了一門管理與人生,教授學生面對挫折的生命態度。

哲學家尼采觀察現代社會,認為現代人已普遍擁有生活能力,卻缺乏為何而活的意義。「只有知道自己為何而活的人,才能承受所有如何生存的問題。」在建立生命哲學架構的尼采眼中,人的一生,就一場追尋意義、不斷自我超越的馬拉松長跑。

人人都是生命的贏家

焦慮台灣教育走向的人,對「不要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愈來愈反感,教育部長吳清基強調,這句話是補習班用來引誘家長的廣告文宣,不是教育的真理。不在乎起跑點輸贏的生命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人的真實競爭力。

每個週末,宜蘭羅東高中校長游文聰總是要北上台北或南下台中高雄當學生,聆聽生命教育種子教師的培訓課程。游文聰以實作經驗分享,在學校推動生命教育,不但不會影響考試結果,反而還有助於升學。

因為當孩子想清楚生命的優先順序後,邏輯思考、人生目標會更明確,性情更穩定,對自己更了解,「成績只會更好。」

生命教育是沒有輸家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贏家。